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张见说,不言而退,一日,有人送氂牛尾至。玄德取尾亲自结帽。孔明入见,正色曰:“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玄德投帽于地而谢曰:“吾聊假此以忘忧耳。”孔明曰:“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玄德曰:“不如也。”孔明曰:“明公之众,不过数千人,万一曹兵至,何以迎之?”玄德曰:“吾正愁此事,未得良策。”孔明曰:“可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敌。”玄德遂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孔明朝夕教演阵法。
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正说之间,玄德召二人入,谓曰:”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张飞曰:“哥哥何不使‘水’去?”玄德曰:“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关、张出,玄德请孔明商议。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张飞谓云长曰:“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云长曰:“我们且看他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未迟。”二人去了。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派拨已毕,玄德亦疑惑不定。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九回 ·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译文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描述了刘备得到孔明的辅助后,与关羽、张飞商讨如何应对曹操的大军。孔明建议在博望坡和豫山、安林埋伏军队,以待敌军到来。同时,他建议关羽和张飞分别在豫山和安林埋伏,而赵云则负责引诱敌人至博望城并焚烧粮草。最后,刘备决定留守县城作为最后的防线。
注释
- 玄德: 刘备的尊称。
- 孔明: 指诸葛亮。
- 关、张二人: 指关羽和张飞。
- 曹操: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三国时期的魏国奠基人。
- 夏侯惇: 曹操部下将领,曾率军攻打新野。
- 博望之左有山: 博望坡左边有座山叫豫山。
- 右有林: 博望坡右边有片树林叫安林。
- 南面火起: 指敌军的火攻战术。
- 樊城: 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远见,他在面对强敌时能够提前布局,为刘备提供了一系列战略建议。通过在博望坡和豫山、安林的布置,他有效地利用地形优势来防御敌人的进攻。同时,他巧妙地将关羽和张飞置于不同的伏击位置,既显示了他对两位兄弟的信任,也体现了他的谨慎策略。
诸葛亮还特别安排了对赵云的特别任务,旨在牵制敌人的攻势,为刘备争取时间进行撤退准备。这一策略不仅展现了他的战略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整个战局的深思熟虑。最终,刘备采纳了孔明的建议,选择了最安全的撤退路线,这反映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对形势的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