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船已傍岸。孔明笑曰::大事济矣!”遂问刘琦曰:“往日孙策亡时,襄阳曾遣人去吊丧否?”琦曰:“江东与我家有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孔明曰:“然则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军情也。”遂谓玄德曰:“鲁肃至,若问曹操动静,主公只推不知,再三问时,主公只说可问诸葛亮。”计会已定,使人迎接鲁肃。肃入城吊丧;收过礼物,刘琦请肃与玄德相见。礼毕,邀入后堂饮酒,肃曰:“久闻皇叔大名,无缘拜会;今幸得见。实为欣慰。近闻皇叔与曹操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操军约有几何?”玄德曰:“备兵微将寡,一闻操至即走,竟不知彼虚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何言不知耶?”玄德曰:“除非问孔明,便知其详。”肃曰:“孔明安在?愿求一见。”玄德教请孔明出来相见。
诗句释义:
- “正说间” - 正当谈话之中。
- “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 - 有人报告,东吴的孙权派鲁肃来吊丧。
- “船已傍岸” - 船已经靠岸了。
- “孔明笑曰” - 诸葛亮笑着回应。
- “大事济矣” - 大事得以成功解决了。
- “问刘琦曰” - 向刘琦询问。
- “往日孙策亡时” - 之前孙策去世的时候。
- “襄阳曾遣人去吊丧否” - 襄阳是否曾经派遣人去吊唁孙策?
- “安得通庆吊之礼” - 怎么会得到去吊唁孙策的礼仪呢?
- “然则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军情也” - 然而鲁肃来访,并非是来吊丧,而是来探听军情。
- “若问曹操动静” - 如果有人问曹操的情况如何。
- “主公只推不知” - 刘备只是回答说不知道。
- “再三问时,主公只说可问诸葛亮” - 反复追问时,刘备只说可以问他诸葛亮。
- “计会已定,使人迎接鲁肃” - 已经决定的策略,派人去迎接鲁肃。
- “肃入城吊丧” - 鲁肃进入城中吊唁。
- “收过礼物” - 接受慰问的礼物。
- “刘琦请肃与玄德相见” - 刘琦邀请鲁肃和刘备见面。
- “礼毕,邀入后堂饮酒” - 礼仪结束之后,邀请鲁肃进入了后堂喝酒。
- “肃曰:”久闻皇叔大名,无缘拜会;今幸得见。实为欣慰。近闻皇叔与曹操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操军约有几何?” - 鲁肃说:“我一直听说您的大名,却无缘亲自拜访您。今天能见到您,我非常高兴。最近听说您跟曹操交战,一定知道他们的虚实情况,请问他们的军队大约有多少?”
- “玄德曰:“备兵微将寡,一闻操至即走,竟不知彼虚实。” - 刘备回答说:“我带兵不多,将领也不多。一听说曹操来了就立刻逃跑了,竟然不知道对方虚实情况。”
- “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何言不知耶?” - 鲁肃说:“我听说您采用了诸葛亮的计划,两次火灾都让曹操感到惊恐,怎么还认为不知道情况呢?”
- “玄德曰:”除非问孔明,便知其详。” - 刘备说:“除非问到孔明先生,才能知道他的详情。”
- “肃曰:”孔明安在?愿求一见” - 鲁肃说:“孔明先生在哪里?希望能见他一面。”
译文:
正当谈话之中,有人来报告说东吴的孙权派鲁肃来吊丧。孔明微笑着对刘备说:“大事已经成功了!”然后他问刘琦:“以前孙策去世时,你们那里派人去吊丧了吗?”刘琦说:“我们江东和你家有杀父的仇恨,怎么能去吊丧呢?”孔明说:“那鲁肃来访,不是来吊丧,而是来探听军情的。”于是对刘备说:“鲁肃来到,如果你问他关于曹操的情况,你只会说他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你再三问他,他会告诉你是关于诸葛亮的详细情况。”刘备同意这个计划后,派人去迎接鲁肃。鲁肃进入城中吊唁;接受慰问的礼物后,刘琦请鲁肃和刘备见面。酒宴结束后,鲁肃被邀请进后堂继续喝酒。鲁肃询问:“很久以来听说您的大名,但无缘亲自拜访您。今天我能见到您,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欣慰。听说您和曹操交战,一定知道他们的虚实情况,请问他们的军队大约有多少?”刘备回答说:“我带兵不多,将领也不多。一听说曹操来了就立刻逃跑了,竟然不知道对方虚实情况。”鲁肃说:“我听说您采用了诸葛亮的计划,两次火灾都让曹操感到惊恐,为什么你还说不知道呢?”刘备说:“除非你问到孔明先生,否则我怎么知道详情?”鲁肃说:“孔明先生在哪里?希望他能见我一面。”刘备叫来孔明,鲁肃请求见面并请求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