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见孔明礼毕,问曰:“向慕先生才德,未得拜晤;今幸相遇,愿闻目今安危之事。”孔明曰:“曹操奸计,亮已尽知;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肃曰:“皇叔今将止于此乎?”孔明曰:“使君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将往投之。”肃曰:“吴臣粮少兵微,自不能保,焉能容人?”孔明曰:“吴臣处虽不足久居,今且暂依之,别有良图。”肃曰:“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敬贤礼士,江表英雄,多归附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往结东吴,以共图大事。”孔明曰:“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且别无心腹之人可使。”肃曰:“先生之兄,现为江东参谋,日望与先生相见。肃不才,愿与公同见孙将军,共议大事。”玄德曰:“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安可去也?”肃坚请孔明同去。玄德佯不许。孔明曰:“事急矣,请奉命一行。玄德方才许诺。鲁肃遂别了玄德、刘琦,与孔明登舟,望柴桑郡来。正是:只因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
诗句
肃见孔明礼毕,问曰:“向慕先生才德,未得拜晤;今幸相遇,愿闻目今安危之事。”
翻译:鲁肃见到诸葛亮后行礼,问诸葛亮:“我仰慕你的才华和德行,一直没有机会相见。现在终于有幸与你会面,想知道你现在的安全情况。”
孔明曰:“曹操奸计,亮已尽知;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
翻译:诸葛亮回答说:“曹操的奸计,我已经全部知晓。只是遗憾的是力量不足以制止,所以暂且避开他。”
肃曰:“皇叔今将止于此乎?”
翻译:鲁肃问:“皇叔您打算就在这里停下来吗?”
孔明曰:“使君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将往投之。”
翻译:诸葛亮回答说:“你与苍梧太守吴臣有交情,应该去投奔吴臣。”
肃曰:“吴臣粮少兵微,自不能保,焉能容人?”
翻译:鲁肃说:“吴臣的粮食和兵力都不多,他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怎么能容纳别人呢?”
孔明曰:“吴臣处虽不足久居,今且暂依之,别有良图。”
翻译:诸葛亮回答说:“虽然吴臣那里住不了太久,但现在暂时去依靠他,另外还有更好的计划。”
肃曰:“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敬贤礼士,江表英雄,多归附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往结东吴,以共图大事。”
翻译:鲁肃说:“孙将军像老虎一样占据着六个郡,军队精良,物资充足,又极其尊重人才和士人,长江以南的英雄豪杰大多归顺他。现在我为您考虑,不如派遣您的心腹前往东吴结交孙权,共同谋划大事。”
孔明曰:“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且别无心腹之人可使。”
翻译:诸葛亮回答说:“刘使君和孙将军从来就没有过交情,恐怕白白浪费口舌。而且没有合适的心腹可以派去。”
肃曰:“先生之兄,现为江东参谋,日望与先生相见。肃不才,愿与公同见孙将军,共议大事。”
翻译:鲁肃说:“你哥哥现在担任江东参谋,每天都盼望能和你相见。我虽然不才,但也愿意和你一起去见孙将军,一起商讨大事。”
玄德曰:“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安可去也?”
翻译:刘备说:“孔明是我的老师,一刻也离不开他,怎么能离开呢?”
肃坚请孔明同去。玄德佯不许。孔明曰:“事急矣,请奉命一行。”
翻译:鲁肃坚持请求诸葛亮一同前往。刘备假装不同意。诸葛亮说:“事情紧急了,请让我听从命令前去一趟。”
遂别了玄德、刘琦,与孔明登舟,望柴桑郡来。
翻译:于是告别了刘备和刘琦,和他们一起登上船只,朝柴桑郡的方向前进。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诸葛亮在得知曹操的奸计后,决定暂时避开曹操,寻求其他出路。鲁肃试图劝说刘备让诸葛亮一同前往东吴结盟,共同对抗曹操。然而,刘备因为诸葛亮是他的老师,无法让他离开,只能让诸葛亮暂时听从他的命令。最后,他们一起前往柴桑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