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大喜,便再往荆州来。玄德与孔明商议。孔明曰:“鲁肃必不曾见吴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甚计策,来诱我耳。但说的话,主公只看我点头,便满口应承。”计会已定。鲁肃入见。礼毕,曰:“吴侯甚是称赞皇叔盛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却换荆州,以西川权当嫁资。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些钱粮。”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难得吴侯好心!”玄德拱手称谢曰:“此皆子敬善言之力。”孔明曰:“如雄师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

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牧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便唤赵云听计:“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玄德大喜。后人有诗叹云:“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诗句

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译文

周瑜的死期已经临近!这样的计策,小孩子也能骗过去。

注释

  • 《三国演义》: 这是罗贯中所著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 曹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创始人。
  • 孙权: 东汉末年孙坚的儿子,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创始人。
  • 周瑜: 东汉末年名将,东吴国的杰出军事家和谋士,与诸葛亮齐名,被誉为“小霸王”。
  • 孔明: 指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外交家,也是一位发明家、书法家、军事谋略家。
  • 鲁肃: 东吴的重要大臣,与刘备有深厚的友谊,曾参与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他在曹操设宴时前来拜访刘备,并参与了后续的一系列事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和周瑜之间的一场盛大宴会,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智谋较量。曹操为了庆祝新造的铜雀台而设宴庆贺,意在试探和观察文武官员。周瑜则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以赢得曹操的信任和尊重。同时,诗中通过诸葛亮的“三气”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周瑜的智慧和机智,以及他与其他人的较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述曹操、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智谋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