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荀攸进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孙权,次攻刘备。”操曰:“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前在赤壁之时,军中有讹言,亦传西凉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见,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操大喜,即日遣人赍诏至西凉召马腾。却说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父名肃,字子硕,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与羌人杂处,遂娶羌女生腾。腾身长八尺。体貌雄异,禀性温良,人多敬之。灵帝末年,羌人多叛,腾招募民兵破之。初平中年,因讨贼有功,拜征西将军,与镇西将军韩遂为弟兄。当日奉诏,乃与长子马超商议曰:“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与刘玄德约共讨贼,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屡败。我又僻处西凉,未能协助玄德。今闻玄德已得荆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来召我,当是如何?”马超曰:“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亲。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责我矣。当乘其来召,竟往京师,于中取事,则昔日之志可展也。”马腾兄子马岱谏曰:“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超曰:“儿愿尽起西凉之兵,随父亲杀入许昌,为天下除害,有何不可?”腾曰:“汝自统羌兵保守西凉,只教次子马休、马铁并侄马岱随我同往。曹操见有汝在西凉,又有韩遂相助,谅不敢加害于我也。”超曰:“父亲欲往,切不可轻入京师。当随机应变,观其动静。”腾曰:“吾自有处,不必多虑。”
”`
诗句:早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
译文:已经有消息报告到许昌,说刘备拥有诸葛亮、庞统这样的谋臣,正在招募军队、购买战马,积累粮食,并计划与东吴结盟,一旦时机成熟,必定出兵北伐。
注释: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创始人。他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强大的魏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攸(字公达),曹操的谋士之一,以其智谋和才能深受曹操赏识。周瑜(字公瑾),孙吴名将,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立下赫赫战功。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于世。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庞统(字士元),蜀汉谋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华闻名。马腾(字寿成),西凉将军,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因讨伐叛羌有功而被封为征南将军。曹操(字孟德)在得知马腾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召集手下谋士商讨对策。荀攸(字公达)建议先攻孙权再攻刘备,以免后顾之忧。然而,曹操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防止马腾发动叛乱,因此建议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前往京师处理此事,从而消除潜在的威胁。
赏析:此诗描绘了曹操为了应对可能的内忧外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首先,他通过派遣使者向远方的西凉传达诏令,成功地招安了当地的武将马腾。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曹操在西北地区的势力,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基础。同时,荀攸的建议虽然出于战略考虑,但也暴露了曹操对于马腾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的认识不足。这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此外,这首诗也展示了曹操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以及他在处理政治和军事事务时的机智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