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张松欲辞回。修曰:“公且暂居馆舍,容某再禀丞相,令公面君。”松谢而退。修入见操曰:“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操曰:“言语不逊,吾故慢之。”修曰:“丞相尚容一祢衡,何不纳张松?”操曰:“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松有何能?”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操曰:“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令扯碎其书烧之。修曰:“此人可使面君,教见天朝气象。”操曰:“来日我于西教场点军,汝可先引他来,使见我军容之盛,教他回去传说:吾即日下了江南,便来收川。”修领命。

至次日,与张松同至西教场。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松斜目视之。良久,操唤松指而示曰:“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松曰:“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操变色视之。松全无惧意。杨修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杨修谏曰:“松虽可斩,奈从蜀道而来入贡,若斩之,恐失远人之意。”操怒气未息。荀彧亦谏。操方免其死,令乱棒打出。松归馆舍,连夜出城,收拾回川。松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开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吾闻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于是乘马引仆从望荆州界上而来,前至郢州界口,忽见一队军马,约有五百余骑,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前问曰:“来者莫非张别驾乎?”松曰:“然也。”那将慌忙下马,声喏曰:“赵云等候多时。”松下马答礼曰:“莫非常山赵子龙乎?”云曰:“然也,某奉主公刘玄德之命,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特命赵云聊奉酒食。”言罢,军士跪奉酒食,云敬进之。松自思曰:“人言刘玄德宽仁爱客,今果如此。”遂与赵云饮了数杯,上马同行。来到荆州界首,是日天晚,前到馆驿,见驿门外百余人侍立,击鼓相接。一将于马前施礼曰:“奉兄长将令,为大夫远涉风尘,令关某洒扫驿庭,以待歇宿。”松下马,与云长、赵云同入馆舍。讲礼叙坐。须臾,排上酒筵,二人殷勤相劝。饮至更阑,方始罢席,宿了一宵。

张松欲辞回,修曰:“公且暂居馆舍,容某再禀丞相,令公面君。”松谢而退。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曹操和张松之间的对话。曹操邀请张松来见他,并向他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试图说服张松归顺自己。

曹操说:“言语不逊,吾故慢之。” (曹操对张松的态度表示不满。)

张松回答说:“言语不逊,吾故慢之。” (张松也以同样的理由回应曹操。)

曹操又问:“丞相尚容一祢衡,何不纳张松?” (曹操询问是否应该接纳张松,暗示他与祢衡相比如何。)

张松回答道:“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张松认为祢衡的口才非常出众,无法与他相比。)

曹操又说:“此人可使面君,教见天朝气象。” (曹操建议让张松去见他,以观察他的气度。)

张松回答:“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 (张松认为蜀地没有见到如此强大的军队,但他相信蜀地的人仍然可以保持仁义治理国家。)

杨修频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曹操向张松炫耀自己的武力和统治手段,声称他的部队无人能敌。)

张松回答说:“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张松承认曹操的战术和策略确实无人能敌。)

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 (曹操非常生气,因为张松在公开场合批评他的政策。)

杨修谏曰:“松虽可斩,奈从蜀道而来入贡,若斩之,恐失远人之意。” (杨修劝解曹操,称如果杀了张松,可能会失去远方人的信任。)

操怒气未息。荀彧亦谏。操方免其死,令乱棒打出。 (曹操最终决定放过张松,只是用棍子打他以示惩罚。)

张松归馆舍,连夜出城,收拾回川。 (张松回到自己的住所,连夜收拾行李准备返回蜀地。)

张松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开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吾闻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 (张松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曾经向曹操承诺贡献西川州郡,但曹操却迟迟不兑现承诺,这让他很失望。他认为自己的失信会让蜀中人嘲笑他。同时,他也听说荆州的刘玄德非常仁慈和有远见,因此他决定直接回荆州。)

于是乘马引仆从望荆州界上而来,前至郢州界口,忽见一队军马,约有五百余骑,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前问曰:“来者莫非张别驾乎?” (张松的马匹带领仆人来到了荆州边境。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队伍,大约有五百骑兵。为首的一位将军骑马上前问道:“你们是张别驾吗?”)

松曰:“然也。”那将慌忙下马,声喏曰:“赵云等候多时。”松下马答礼曰:“莫非常山赵子龙乎?”云曰:“然也,某奉主公刘玄德之命,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特命赵云聊奉酒食。”言罢,军士跪奉酒食,云敬进之。(张松回答:“是的,我是张松。”那位将军急忙下马,向张松行礼说:“赵子龙一直在等您多时。”赵云下马回礼,说:“刘玄德让我告诉您,为了您长途跋涉,特地准备了酒食。”说完,士兵们跪下奉上酒食,赵云恭敬地送给张松。)

松自思曰:“人言刘玄德宽仁爱客,今果如此。”遂与赵云饮了数杯,上马同行。(张松思考着刘玄德以前说过的话,认为他是一个宽大、仁慈的君主。因此当他遇到这位名叫赵云的将领时,他感到非常亲切,并和他一起喝酒共饮。)

来到荆州界首,是日天晚,前到馆驿,见驿门外百余人侍立,击鼓相接。一将于马前施礼曰:“奉兄长将令,为大夫远涉风尘,令关某洒扫驿庭,以待歇宿。”松下马,与云长、赵云同入馆舍。讲礼叙坐。须臾,排上酒筵,二人殷勤相劝。(当他们到达驿馆时,门口有一百多人在那里等待迎接,他们敲着鼓欢迎他们的到来。一位将领在马前向张松行礼说:“奉兄长的命令,为您远道而来,让我们关某打扫一下驿馆的庭院,以便让您能够休息住宿。”于是张松下马,和赵云、关羽一同进入驿馆。他们进行了礼节性的问候和坐下。不一会儿,摆上了宴席,两人都表现出了热情好客的态度,互相劝酒。)

方始罢席,宿了一宵。(他们一直饮酒到了深夜,才结束了晚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