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一连留张松饮宴三日,并不提起川中之事。松辞去,玄德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玄德举酒酌松曰:“甚荷大夫不外,留叙三日;今日相别,不知何时再得听教。”言罢,潸然泪下。张松自思:“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不如说之,令取西川。”乃言曰:“松亦思朝暮趋侍,恨未有便耳。松观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亦非可久恋之地也。”玄德曰:“故知如此,但未有安迹之所。”松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玄德曰:“备安敢当此?刘益州亦帝室宗亲,恩泽布蜀中久矣。他人岂可得而动摇乎?”松曰:“某非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松此一行,专欲纳款于操;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未知钧意若何?”玄德曰:“深感君之厚意。奈刘季玉与备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骂。”松曰:“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着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玄德曰:“备闻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虽欲取之,用何良策?”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玄德曰:“松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视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松曰:“明公可速图之。松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达。此二人必能相助。如二人到荆州时,可以心事共议。”玄德拱手谢曰:“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松曰:“松遇明主,不得不尽情相告,岂敢望报乎?”说罢作别。孔明命云长等护送数十里方回。张松回益州,先见友人法正。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贤士法真之子。松见正,备说曹操轻贤傲士,只可同忧,不可同乐。吾已将益州许刘皇叔矣。专欲与兄共议。法正曰:“吾料刘璋无能,已有心见刘皇叔久矣。此心相同,又何疑焉?”少顷,孟达至。达字子庆,与法正同乡。达入,见正与松密语。达曰:“吾已知二公之意。将欲献益州耶?”松曰:“是欲如此。兄试猜之,合献与谁?”达曰:“非刘玄德不可。”三人抚掌大笑。法正谓松曰:“兄明日见刘璋,当若何?”松曰:“吾荐二公为使,可往荆州。”二人应允。
【诗句】
自此一连留张松饮宴三日,并不提起川中之事。松辞去,玄德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
【译文】
从现在开始,一连三天我留下张松一起喝酒聊天,没有提及蜀地的事情。张松告辞之后,刘备在十里长亭设酒为他饯行。刘备举杯向张松敬酒说:“很感激您能够留下来,我们共同度过了三天的愉快时光;今天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有机会向您请教。”说完,眼泪汪汪地流了下来。
【关键词释义】
- 张松:三国时期人物,后为刘备效力,献计献策。
- 玄德:指刘备。
- 十里长亭:古代用于官员饯行的场所,这里指刘备设酒为张松饯别的地方。
- 刘璋:刘焉之子,益州牧,后来被刘备夺取。
- 法正、孟达:都是刘备麾下的得力干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备和张松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张松对刘备的支持和信任。通过描述张松与刘备共度的美好时光,展现了刘备的宽厚仁爱。同时,通过张松的言辞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信任和期待,以及对蜀地局势的看法。最后,三人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对未来的共同期望和坚定信念。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