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报东吴有使赍书到。操启视之。书略曰:“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公宜自思焉。”书背后又批两行云:“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重赏来使,遂下令班师,命庐江太守朱光镇守皖城,自引大军回许昌。孙权亦收军回秣陵。权与众将商议:“曹操虽然北去,刘备尚在葭萌关未还。何不引拒曹操之兵,以取荆州?”张昭献计曰:“且未可动兵。某有一计,使刘备不能再还荆州。”正是:孟德雄兵方退北,仲谋壮志又图南。

不知张昭说出甚计来,且看下文分解。

赵云截江夺阿斗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以勇猛无畏、忠诚勇敢而闻名。在《三国演义》中,他因在长坂坡一战中单骑救出幼小的刘禅(即后来的阿斗),而声名大噪。“截江”是指赵云在江边设伏,成功拦截了东吴派来的使者,并夺回了阿斗——刘禅。这一举动展现了赵云的忠诚和智勇双全。

译文:赵云在长江边上设下埋伏,成功截获并夺回了孙权给曹操的信,信中提到了对刘备的评价和警告,以及孙权的战略安排。

赏析:本段描绘了赵云英勇善战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智谋和忠诚。赵云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维护,也显示了他个人的英雄气概和高超武艺。

孙权遗书退老瞒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老瞒”是曹操的绰号,意指曹操年事已高,行事老迈。孙权在此书中给曹操送去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刘备的不满,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孙权的策略是通过书信来间接影响曹操,使其放弃进攻计划。

译文:孙权派遣使者向曹操送去一封书信,书信内容主要是表达他对刘备的支持,并对曹操的军事行动表示不满。

赏析:这段文字展示了孙权的机智和谋略。通过书信这种非直接的方式,孙权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战略意图,同时也避免了直接冲突,体现了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此外,这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整体赏析:这两段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赵云和张昭等武将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猛和智慧;另一方面,孙权和曹操之间的较量则更多地体现了政治策略和权谋斗争的智慧。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三国时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