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傅士仁听知荆州有失,急令闭城坚守。虞翻至,见城门紧闭,遂写书拴于箭上,射入城中。军士拾得,献与傅士仁。士仁拆书视之,乃招降之意。览毕,想起“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即令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二人礼毕,各诉旧情。翻说吴侯宽洪大度,礼贤下土;士仁大喜,即同虞翻赍印绶来荆州投降。孙权大悦,仍令去守公安。吕蒙密谓权曰:“今云长未获,留士仁于公安,久必有变;不若使往南郡招糜芳归降。”权乃召傅士仁谓曰:“糜芳与卿交厚,卿可招来归降,孤自当有重赏。”傅士仁慨然领诺,遂引十余骑,径投南郡招安糜芳。正是:今日公安无守志,从前王甫是良言。

未知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诗句释义

1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五回 · 关云长刮骨疗毒”: 这是引用自《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描述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在被敌人箭伤后,为了不让自己在战斗中受伤,故意将箭头从骨头中取出,以显示自己无恙。这个故事体现了关羽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1. “吕子明白衣渡江”: 这句话描述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故事,即吕蒙白衣渡江。吕蒙利用夜色掩护,成功秘密渡过长江,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大败敌军,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译文对照

  • “却说傅士仁听知荆州有失,急令闭城坚守。”: 孙权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后,立刻下令紧闭城门,准备坚守到底。
  • “虞翻至,见城门紧闭,遂写书拴于箭上,射入城中。”: 虞翻来到城中看到城门紧闭,于是用箭绑了一封信,射入了城内。
  • “军士拾得,献与傅士仁。士仁拆书视之,乃招降之意。”: 城中的士兵捡到了这封信,并呈交给了傅士仁。傅士仁打开信一看,原来是投降的意思。
  • “览毕,想起‘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即令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 傅士仁读完信后,想起了关羽曾经对自己的不满,认为现在投降是更好的选择。于是他下令打开了城门,迎接虞翻进城。
  • “二人礼毕,各诉旧情。翻说吴侯宽洪大度,礼贤下土;士仁大喜,即同虞翻赍印绶来荆州投降。”: 傅士仁和虞翻两人相互问候后,都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而虞翻则赞扬了孙权的宽大为怀、对人才的尊重,这让傅士仁非常感动,他立即决定投降。
  • “权乃召傅士仁谓曰:‘糜芳与卿交厚,卿可招来归降,孤自当有重赏。’”: 孙权亲自召见了傅士仁,告诉他糜芳和他关系很好,可以招降他。
  • “傅士仁慨然领诺,遂引十余骑,径投南郡招安糜芳。”: 傅士仁答应了孙权的请求,然后带领十多名骑兵直接前往南郡招安糜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傅士仁和虞翻的故事,展示了刘备、关羽和孙权之间的智慧较量和个人情感。傅士仁的故事反映了他的无奈与投降,而虞翻则展现了他的机智和策略。孙权的宽容和对人才的重视也体现了他的英明领导。整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富含文学艺术的魅力,是研究三国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