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颤栗不已。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余人,皆是魏兵。帝泣谓群臣曰:“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贾诩曰:“魏王必不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众心。”帝只得令陈群草禅国之诏,令华歆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曹丕大喜。开读诏曰:“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曹丕听毕,便欲受诏。司马懿谏曰:“不可。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谦辞,以绝天下之谤。”丕从之,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帝览表,心甚惊疑,谓群臣曰:“魏王谦逊,如之奈何?”华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帝不得已,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魏王宫。曹丕开读诏曰:“咨尔魏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王丕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诗句:帝颤栗不已。

译文: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余人,皆是魏兵。皇帝泪流满面地对群臣说:“朕愿将天下禅让给魏王,希望留下残喘,以终天年。”贾诩建议说:“魏王必定不会辜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定众心。”皇帝只得令陈群草拟禅国之诏,华歆带着诏书和玺印,引百官至魏王宫献纳。曹丕大喜。开读诏曰:“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而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赏析:

该诗通过曹操的言辞和行动展示了他的野心与决心,以及他对于篡位行为的自信。从“帝颤栗不已”到“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诗人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即权力的更迭、历史的循环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诗歌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善于捕捉和传达情感。如“帝颤栗不已”、“开读诏曰”、“历数昭明”等句子,都展现了曹操的威严和智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心惶惶。

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如“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一句,不仅反映了曹操的智慧和谋略,也体现了古代帝王的谦逊与礼貌。

诗歌通过对曹操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权力的争夺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在这场斗争中脱颖而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