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接诏欣喜,谓贾诩曰:“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诩曰:“此事极易,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丕大喜,即令张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谦辞。音回奏献帝。帝问群臣曰:“魏王又让,其意若何?”华歆奏曰:“陛下可筑一坛,名曰‘受禅坛’,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则陛下子子孙孙,必蒙魏恩矣。”帝从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坛下群臣跪听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祗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曹丕接诏欣喜,谓贾诩曰:“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曹丕接了诏书后非常高兴,但仍然担心将来的天下和后世会给我带来“篡位”的恶名。
贾诩回答说:“此事极易,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件事非常容易,可以让张音带回皇帝的玺绶,让华歆命令汉献帝在一座叫做“受禅坛”的台上举行禅让仪式,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和时辰来召集大大小小的大臣们来到这个祭坛上,由皇帝亲自捧着玉玺,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这样一来就可以消除众人的疑虑和反对的声音了。
曹丕大喜,即令张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谦辞。 这句话的意思是:曹丕很高兴,立即命令张音把玺绶带回来,并表示谦虚。
张音回奏献帝。帝问群臣曰:“魏王又让,其意若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音回去后向献帝汇报。献帝问道:“魏王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他的意图是什么呢?”
华歆奏曰:“陛下可筑一坛,名曰‘受禅坛’,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则陛下子子孙孙,必蒙魏恩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华歆上奏说:“陛下可以建一座祭坛,名为‘受禅坛’,召集所有官员和平民百姓一起进行禅让仪式,这样您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得到魏朝的恩惠。”
帝从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这句话的意思是:献帝听从华歆的建议,派遣太常院的官员去繁阳占卜土地,并在那里建造起三层楼高的祭坛,选择在十月庚午日寅时举行禅让仪式。
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那天,献帝请曹丕登上祭坛接受禅位,祭坛周围聚集了四百余位文武百官和三十多万禁军士兵。献帝亲手捧着玉玺交给了曹丕。曹丕接受了皇帝的玺绶。
坛下群臣跪听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祗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座的文武百官跪在地上听取册封的话:“你啊,魏王!昔日唐尧将皇位禅让给虞舜,虞舜又将皇位禅让给了禹。这是因为天命不会经常在一个人手里保持,只有拥有德行的人才能得到它。汉朝衰败,失去了原有的秩序;降到我这儿,天下大乱更加厉害,邪恶的人肆意妄为,国家陷入混乱。依靠周武王的英明神武,才将国家的危难从全国各地解救出来,清除了祸患,保卫了我的祖宗庙。如果不是我一个人得到了治理国家的福分,那么全国各地都会受到他的恩赐。现在你是继承前人的伟业,发扬文治武功的伟大事业,彰显你父辈的崇高功绩。上天赐予吉祥祥瑞,神灵告诉征兆。你能够和古代贤君虞舜一样协调,遵循我大唐的典章制度,恭敬谦逊地接受你的王位。唉!上天赋予的权力都在你身上,你应该尊敬并顺应这一大典,享受万国的祭祀,恭敬严肃地承受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