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孔明又引众官入朝,请汉中王出。众皆拜伏于前。许靖奏曰:“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汉中王曰:“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孔明苦劝数次,汉中王坚执不从。
孔明乃设一计,谓众官曰:如此如此。于是孔明托病不出。汉中王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入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汉中王再三请问。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孔明曰:“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汉中王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
诗句
三日后,孔明又引众官入朝,请汉中王出。
众皆拜伏于前。
许靖奏曰:“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
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汉中王曰:“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
孔明苦劝数次,汉中王坚执不从。
孔明乃设一计,谓众官曰:如此如此。于是孔明托病不出。
汉中王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入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
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
汉中王再三请问。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
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孔明曰:“圣人云:名正言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
汉中王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
译文
三天后,诸葛亮又带领众官员入宫朝见汉中王。所有官员都跪在地上。此时,许靖进言道:“现在汉天子已经被曹丕所杀,大王不即位称帝,就兴兵讨伐逆贼,这不能算作是忠义之举。如今天下人无不想大王能做君主,为孝愍皇帝报仇。如果不听从我等的建议,将会失去民心。”汉中王说:“虽然我是景帝的后代,但并没有给百姓带来恩惠。如今如果自己自立为帝,与篡位有什么区别?”诸葛亮多次苦苦规劝,汉中王坚决不听从。诸葛亮于是设了一个计策,对众官说:“按这个方法行事。”于是诸葛亮装病不去朝见。汉中王听说诸葛亮病重后亲自到他的府邸,直接进入卧榻旁问道:“军师为什么感到痛苦?”诸葛亮回答说:“心中忧虑如同火烧一般,恐怕已经活不长了。”汉中王说:“军师忧虑的是什么?”汉中王一连询问了好几次,但诸葛亮总是推说身体不舒服而不再回答。汉中王再三询问,诸葛亮长叹一声说:“臣自从出山辅佐您以来,一直陪伴在您的身边,听从您的命令。现在您拥有两川之地,没有辜负臣以前的承诺。现在曹丕篡位,汉朝的祭祀就要断绝,文武百官都想要拥戴大王登基,要消灭魏国建立汉朝,共同成就一番功业;可是想不到您却坚决拒绝。这样一来,百官们都心怀怨恨,很快就会散去。如果文武官员都离开,吴国和魏国就会进攻我们,那么两川之地就很难保住了。我怎能不为此担忧呢?”汉中王说:“我并不是不愿意这么做,只是担心天下人会因此议论纷纷。”诸葛亮说:“圣人说过:名分正当就不会有过失,现在大王名正言顺,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呢?难道不是天给了你机会却不取,反而会招来灾祸吗?”汉中王说:“等到军师病好了再去行动不嫌晚吗?”诸葛亮听到这句话后立刻站起来,拍了一下屏风。这时外面的文武官员都进入朝堂,跪在地上行礼说道:“大王既然答应下来,就请您选择个日子举行大典吧。”汉中王一看这些大臣都是谁——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谟、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描绘了汉中王在被逼无奈下接受孔明提出的建议,准备称帝的情景。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各方势力的立场和态度。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成语,例如“名正言顺”、“天与弗取”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同时,诗中的人物对话也非常生动有趣,通过对话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