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丕曰:“卿前劝朕伐吴,今又谏阻,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挫,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决,卿勿复言。”遂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早有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刘晔曰:“既有准备,去恐无益。”丕不从,引兵而去。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五回 ·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译文

刘备(刘先主)在临终前将国家托付给儿子刘禅,诸葛亮则安心地治理天下,安定了南方的五条道路。

注释

  1. 刘备: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
  2. 遣三路大兵伐吴:派遣三支大军去进攻东吴。
  3. 陆逊:字伯言,是东吴名将,官至大将军右将军,封为娄侯。
  4. 刘晔:字敬宣,是曹魏的大臣,官至尚书令、司空,封为安昌乡侯。
  5. 曹丕:即魏文帝,曹魏政权的建立者。
  6. 诸葛瑾:字子瑜,东吴著名将领,曾任大将军右将军。
  7. 朱桓:字休甫,东吴的将领,曾任大将军右将军。
  8. 刘先主遗诏:指东汉末年蜀汉国君刘备的遗命。
  9. 安居平五路:安定并安抚南方五个地方。

赏析

本段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描述了三国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在这一节中,刘备临终前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儿子刘禅,而诸葛亮则安心地治理天下,安定了南方的五条道路。这一描述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同时,也展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之间的较量,以及他们各自为国家的付出和牺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