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后主车驾亲至相府。门吏见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后主问曰:“丞相在何处?”门吏曰:“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后主乃下车步行,独进第三重门,见孔明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后主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相安乐否?”孔明回顾,见是后主,慌忙弃杖,拜伏于地曰:“臣该万死!”后主扶起,问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孔明大笑,扶后主入内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后主曰:“如之奈何?”孔明曰:“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忧乎?”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译文:
次日,皇后的车驾亲自到相府。门吏见皇后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皇后问:“丞相在何处?”门吏曰:“不知丞相所在。只是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皇后便下车步行,独进第三重门,见到诸葛亮独自倚靠竹杖,在小池边观鱼。皇后在后站立良久,才徐徐开口问道:“丞相安乐否?”诸葛亮回顾,看见是皇后,慌忙弃杖,拜伏于地曰:“臣该万死!”皇后扶起,询问:“如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丞相为何不肯出府视事?”诸葛亮大笑,扶着皇后进入内室坐下,奏道:“四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皇后问:“如之奈何?”诸葛亮道:“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这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只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计,但需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

注释:

  •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指的是刘备临终前托付诸葛亮照顾自己的儿子刘禅(后来的蜀汉皇帝)。
  • 相府:指丞相府邸。
  • 门吏:指负责守卫门户的仆人或官员。
  • 后主: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刘备的儿子刘禅。
  • 丞相: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 钧旨:皇帝的命令。
  • 挡:阻挡。
  • 罢入:不让进入。
  • 独倚:独自依靠。
  • 小池:指较小的池塘。
  • 安乐否?:是否感到快乐安逸?
  • 四路:指四个方向的军队。
  • 所思也:表示诸葛亮在思考某件事情。
  •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 如之奈何?:这样怎么办才好呢?
  • 羌王轲比能:指羌族的首领,曾为蜀汉和魏国的敌人。
  • 蛮王孟获: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 反将孟达:是指反叛的人,即孟达。
  • 魏将曹真:是指魏国的将领曹真的军队。
  • 孙权一路:指的是孙权的势力范围。
  • 能言之人:有能力表达意见的人。

赏析:
这是《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的开头部分,描述了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照顾儿子刘禅,以及诸葛亮如何应对来自四方的威胁,特别是与孙权之间的较量。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和坚定,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同时,这也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英雄人物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