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孔明连日不见孟获兵出,遂传号令教大军离西洱河,望南进发。此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有后人咏南方苦热诗曰:“山泽欲焦枯,火光覆太虚。不知天地外,暑气更何如!”又有诗曰:“赤帝施权柄,阴云不敢生。云蒸孤鹤喘,海热巨鳌惊。忍舍溪边坐?慵抛竹里行。如何沙塞客,擐甲复长征!”孔明统领大军,正行之际,忽哨马飞报:“孟获退往秃龙洞中不出,将洞口要路垒断,内有兵把守;山恶岭峻,不能前进。”孔明请吕凯问之,凯曰:“某曾闻此洞有条路,实不知详细。”蒋琬曰:“孟获四次遭擒,既已丧胆,安敢再出?况今天气炎热,军马疲乏,征之无益;不如班师回国。”孔明曰:“若如此,正中孟获之计也。吾军一退,彼必乘势追之。今已到此,安有复回之理!”遂令王平领数百军为前部;却教新降蛮兵引路,寻西北小径而入。前到一泉,人马皆渴,争饮此水。王平探有此路,回报孔明。比及到大寨之时,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孔明大惊,知是中毒,遂自驾小车,引数十人前来看时,见一潭清水,深不见底,水气凛凛,军不敢试。孔明下车,登高望之,四壁峰岭,鸟雀不闻,心中大疑。忽望见远远山冈之上,有一古庙。孔明攀藤附葛而到,见一石屋之中,塑一将军端坐,旁有石碑,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庙:因平蛮到此,土人立庙祀之。孔明再拜曰:“亮受先帝托孤之重,今承圣旨,到此平蛮;欲待蛮方既平,然后伐魏吞吴,重安汉室。今军士不识地理,误饮毒水,不能出声。万望尊神,念本朝恩义,通灵显圣,护佑三军!”祈祷已毕,出庙寻土人问之。隐隐望见对山一老叟扶杖而来,形容甚异。孔明请老叟入庙,礼毕,对坐于石上。孔明问曰:“丈者高姓?”老叟曰:“老夫久闻大国丞相隆名,幸得拜见。蛮方之人,多蒙丞相活命,皆感恩不浅。”孔明问泉水之故,老叟答曰:“军所饮水,乃哑泉之水也,饮之难言,数日而死。此泉之外,又有三泉:东南有一泉,其水至冷,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而死,名曰柔泉;正南有一泉,人若溅之在身,手足皆黑而死,名曰黑泉;西南有一泉,沸如热汤,人若浴之,皮肉尽脱而死,名曰灭泉。敝处有此四泉,毒气所聚,无药可治,又烟瘴甚起,惟未、申、酉三个时辰可往来;余者时辰,皆瘴气密布,触之即死。”

诗句及译文

原文:
却说孔明连日不见孟获兵出,遂传号令教大军离西洱河,望南进发。此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有后人咏南方苦热诗曰:“山泽欲焦枯,火光覆太虚。不知天地外,暑气更何如!”又有诗曰:“赤帝施权柄,阴云不敢生。云蒸孤鹤喘,海热巨鳌惊。忍舍溪边坐?慵抛竹里行。如何沙塞客,擐甲复长征!”

译文:
诸葛亮听说连日来孟获没有出兵,便传号令让大军离开西洱河,向南前进。当时正值六月炎热的天气,太阳火辣辣的。有人吟咏南方酷热的诗句:“山泽欲焦枯,火光覆太虚。不知天地外,暑气更何如!”、“赤帝施权柄,阴云不敢生。云蒸孤鹤喘,海热巨鳌惊。”、“忍舍溪边坐?慵抛竹里行。如何沙塞客,擐甲复长征。”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蜀中”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国(今四川)。
  2. “孟获”是南蛮部落的首领,曾被刘备收服并任命为将领。
  3. “凉州”是指今天甘肃省一带,历史上曾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郡。
  4.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和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5. “连日不见孟获兵出”说明孟获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预料发动攻势。
  6. “西洱河”是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大理市附近的一条河流。
  7. “南蛮王五次遭擒”表明孟获在多次被诸葛亮击败后,变得谨慎不再轻易出战。
  • 赏析:
    这段描述反映了诸葛亮对南蛮地形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孟获的策略心理。通过分析这些背景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精通地理和气候,能够预见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这种智慧和策略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的风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