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于庵中进柏子茶、松花菜,以待孔明。隐者告曰:“此间蛮洞多毒蛇恶蝎,柳花飘入溪泉之间,水不可饮;但掘地为泉,汲水饮之方可。”孔明求“薤叶芸香”,隐者令众军尽意采取:“各人口含一叶,自然瘴气不侵。”孔明拜求隐者姓名,隐者笑曰:“某乃孟获之兄孟节是也。”孔明愕然。隐者又曰:“丞相休疑,容伸片言:某一父母所生三人:长即老夫孟节,次孟获,又次孟优。父母皆亡。二弟强恶,不归王化。某屡谏不从,故更名改姓,隐居于此。今辱弟造反,又劳丞相深入不毛之地,如此生受,孟节合该万死,故先于丞相之前请罪。”孔明叹曰:“方信盗跖、下惠之事,今亦有之。”遂与孟节曰:“吾申奏天子,立公为王,可乎?”节曰:“为嫌功名而逃于此,岂复有贪富贵之意!”孔明乃具金帛赠之。孟节坚辞不受。孔明嗟叹不已,拜别而回。后人有诗曰:“高士幽栖独闭关,武侯曾此破诸蛮。至今古木无人境,犹有寒烟锁旧山。”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孟获的故事。诗中描述了诸葛亮在南蛮的冒险之旅,以及他在庵中等待诸葛亮时,隐者向他展示如何应对当地毒蛇和蝎子的方法。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孟获反叛行为的批评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同情。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九回 ·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译文:
《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南方的叛乱而四次设下计谋,南蛮王孟获五次被捉。

注释:

  •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故事。
  • 第八十九回: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第89个故事章节。
  • 武乡侯:指诸葛亮,因他曾任武乡侯的职位而得名。
  • 四番用计:指诸葛亮为平定南蛮而设计的四轮计谋。
  • 五次遭擒:指孟获五次被诸葛亮捉住。
  • 庵中进柏子茶、松花菜:隐者告诉诸葛亮如何避免当地的毒蛇和蝎子。
  • 柳花飘入溪泉之间:描述南蛮洞中的环境,柳花随风飘散到溪泉中,导致水不能饮用。
  • 掘地为泉,汲水饮之方可:指导人们如何在南蛮地区寻找干净的水源。
  • 薤叶芸香:一种草药,能防止瘴气侵害。
  • 孟节是也:隐者自称是孟获的哥哥孟节。
  • 丞相休疑:请诸葛亮放心。
  • 某:隐者自称。
  • 某父母所生三人:提到隐者家中有三个孩子。
  • 长即老夫孟节:隐者称自己是孟节的父亲。
  • 二弟强恶:隐者的两个弟弟非常凶恶,不愿意归顺朝廷。
  • 某屡谏不从:隐者多次劝告两个弟弟不要造反,但他们不听。
  • 故更名改姓,隐居于此:因为无法改变两个弟弟的行为,所以隐者改名换姓,隐居在此地。
  • 今辱弟造反:现在你们兄弟俩又背叛了国家。
  • 劳丞相深入不毛之地:让诸葛亮辛苦地深入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
  • 如此生受:这样辛苦,真是委屈你了。
  • 孟节合该万死:孟节应该承担万死的责任。
  • 先于丞相之前请罪:在诸葛亮到来之前就向他表示歉意。
  • 吾申奏天子,立公为王,可乎:我向天子汇报情况,请求立你为王,可以吗?
  • 节曰:“为嫌功名而逃于此,岂复有贪富贵之意!”节说:“我们因为嫌恶功名,才逃到这里,哪有贪图富贵的心思!”
  • 孔明乃具金帛赠之:诸葛亮于是准备了金帛送给孟节。
  • 坚辞不受:孟节坚决拒绝接受这些金银财宝。
  • 孔明嗟叹不已:诸葛亮感叹不已。
  • 拜别而回:与孟节告别后返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与孟获之间的互动以及隐者的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抉择的复杂性。诗中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也揭示了个人对于名利的淡薄态度以及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