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回到大寨之中,令军士掘地取水。掘下二十余丈,并无滴水;凡掘十余处,皆是如此。军心惊慌。孔明夜半焚香告天曰:“臣亮不才,仰承大汉之福,受命平蛮。今途中乏水,军马枯渴。倘上天不绝大汉,即赐甘泉!若气运已终,臣亮等愿死于此处!”是夜祝罢,平明视之,皆得满井甘泉。后人有诗曰:“为国平蛮统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诸葛虔诚水夜生。”孔明军马既得甘泉,遂安然由小径直入秃龙洞前下寨。蛮兵探知,来报孟获曰:“蜀兵不染瘴疫之气,又无枯渴之患,诸泉皆不应。”朵思大王闻知不信,自与孟获来高山望之。只见蜀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获曰:“吾兄弟二人与蜀兵决一死战,就殒于军前,安肯束手受缚!”朵思曰:“若大王兵败,吾妻子亦休矣。当杀牛宰马,大赏洞丁,不避水火,直冲蜀寨,方可得胜。”于是大赏蛮兵。
诗句
诸葛亮回到大寨之中,令军士掘地取水。掘下二十余丈,并无滴水;凡掘十余处,皆是如此。军心惊慌。孔明夜半焚香告天曰:“臣亮不才,仰承大汉之福,受命平蛮。今途中乏水,军马枯渴。倘上天不绝大汉,即赐甘泉!若气运已终,臣亮等愿死于此处!”是夜祝罢,平明视之,皆得满井甘泉。后人有诗曰:“为国平蛮统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诸葛虔诚水夜生。”
译文
在返回蜀国的途中,诸葛亮下令士兵挖掘土地寻找水源。挖了二十来丈深后,仍然没有发现水源;尽管挖了十多处,情况还是一样。士兵们对此感到十分恐慌。诸葛亮深夜里烧香向天祈祷:“我孔明无能,但受大汉的恩典,奉命征伐蛮人。现在途中缺水,士兵们又干渴难耐。如果上天不让我们结束这次征战,那么我愿意在这里死去!”祈祷完毕之后,第二天早晨看时,士兵们已经找到了满满的一井清泉。后来有人作诗称赞说:“为国家征战平定蛮人,心中坚定正道感天意。耿恭曾拜井得甘泉,诸葛孔明虔诚祈水到夜晚。”
关键词注释
-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才能著称。
- 大寨:古代军营中的高级营地或指挥中心。
- 军士:指军队中的士兵。
- 掘地取水:指通过挖掘地面寻找水源。
- 竭斯汲饮:竭:尽;斯:这个;汲:取;饮:喝水。形容非常口渴。
- 祈天: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通过向天神祈求保佑。
- 平蛮:平定边境的蛮族人,这里特指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
- 蛮兵:指生活在南边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武装力量。
- 瘴疫:一种热带地区的疾病,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咳嗽和身体不适等。
- 秃龙洞:一个山洞的名称,可能是某个地区特有的地名。
- 朵思大王:指南蛮的一个国王或者部落首领。
- 神兵:形容极其强大的兵力或者装备精良的军队。
- 大赏蛮兵:对南蛮的士兵们进行奖赏。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诸葛亮在平定南蛮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即士兵们在干旱的环境中意外获得泉水的故事。诸葛亮的这一行动不仅解决了士兵们的燃眉之急,也反映了他对于天意和自然法则的理解与尊重。此外,故事还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决心,以及他对士兵的关心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