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孔明放了孟获等一干人,杨锋父子皆封官爵,重赏洞兵。杨锋等拜谢而去。孟获等连夜奔回银坑洞。那洞外有三江:乃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会合,故为三江。其洞北近平坦三百余里,多产万物。洞西二百里,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抵泸、甘。正南三百里,乃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环抱其洞;山上出银矿,故名为银坑山。山中置宫殿楼台,以为蛮王巢穴。其中建一祖庙,名曰“家鬼”。四时杀牛宰马享祭,名为“卜鬼”。每年常以蜀人并外乡之人祭之。若人患病,不肯服药,只祷师巫,名为“药鬼”。其处无刑法,但犯罪即斩。有女长成,却于溪中沐浴,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名为“学艺”。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谷;倘若不熟,杀蛇为羹,煮象为饭。每方隅之中,上户号曰“洞主”,次曰“酋长”。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皆在三江城中买卖,转易货物。其风俗如此。

诗句

却说孔明放了孟获等一干人,杨锋父子皆封官爵,重赏洞兵。杨锋等拜谢而去。孟获等连夜奔回银坑洞。    
  • 注释: “却说” 是叙述前文内容的方式;”孔明” 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孟获”、”杨锋” 是文中提到的人物;”一干人” 意指一群人;”放” 是释放的意思;”封官爵” 指的是授予官职和爵位;”重赏” 是对士兵的丰厚奖赏;”洞兵” 是指山洞中的兵卒或居民;”拜谢而去” 描述孟获等人感激地离去;”连夜” 表示时间紧迫;”奔回银坑洞” 说明他们返回了山洞。
那洞外有三江:乃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会合,故为三江。其洞北近平坦三百余里,多产万物。洞西二百里,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抵泸、甘。正南三百里,乃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环抱其洞;山上出银矿,故名为银坑山。山中置宫殿楼台,以为蛮王巢穴。其中建一祖庙,名曰“家鬼”。四时杀牛宰马享祭,名为“卜鬼”。每年常以蜀人并外乡之人祭之。若人患病,不肯服药,只祷师巫,名为“药鬼”。其处无刑法,但犯罪即斩。有女长成,却于溪中沐浴,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名为“学艺”。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谷;倘若不熟,杀蛇为羹,煮象为饭。每方隅之中,上户号曰“洞主”,次曰“酋长”。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皆在三江城中买卖,转易货物。其风俗如此。    
  • 注释: “三江” 指的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条河流交汇形成的水域;”三路水会合” 描述这三条河流汇合的情况;”北近平坦三百余里” 表明该洞穴附近地势平坦,距离约三百里;”多产万物” 说明这个地方资源丰富;”洞西二百里” 指出山洞西边距离约二百里的地方有一个盐井;”西南二百里” 表示山洞西南方向也有通往另一个地方的路径;”正南三百里” 指的是从这个山洞向南走三百里的位置是梁都洞;”银坑山” 是因含有银矿而得名的山脉;”置宫殿楼台” 指在山顶建造供统治者居住的建筑;”家鬼” 指的是供奉祖先的地方,通常用于祭祀;”卜鬼” 是一种占卜活动;”药鬼” 是巫术活动,人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治愈疾病;”无刑法” 表示这里没有严厉的法律制度;”犯罪即斩” 说明这里的犯罪处理非常严格,一旦犯罪就会被处以极刑;”学艺” 是学习武艺的意思;”雨水均调” 描述了农作物种植的季节规律;”种稻谷” 是农业活动;”杀蛇为羹,煮象为饭” 展示了当地独特的食物做法;”上户号曰‘洞主’” 意味着地位较高的人被尊称为“洞主”;”次曰‘酋长’” 表示地位较低的人也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每月初一、十五两日” 是传统节日,也是进行市场交易的日子;”转易货物” 指买卖商品;”风俗如此” 总结了该地区的传统风俗习惯。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及其影响,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通过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描绘,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利用。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古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和平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