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允诺,即放出张嶷、马忠,还了孔明。孔明遂送夫人入洞。孟获接入,又喜又恼。忽报八纳洞主到。孟获出洞迎接,见其人骑着白象,身穿金珠缨络,腰悬两口大刀,领着一班喂养虎豹豺狼之士,簇拥而入。获再拜哀告,诉说前事。木鹿大王许以报仇。获大喜,设宴相待。次日,木鹿大王引本洞兵带猛兽而出。赵云、魏延听知蛮兵出,遂将军马布成阵势。二将并辔立于阵前视之,只见蛮兵旗帜器械皆别:人多不穿衣甲,尽裸身赤体,面目丑陋;身带四把尖刀;军中不鸣鼓角,但筛金为号;木鹿大王腰挂两把宝刀,手执蒂钟,身骑白象,从大旗中而出。赵云见了,谓魏延曰:“我等上阵一生,未尝见如此人物。”二人正沉吟之际,只见木鹿大王口中不知念甚咒语,手摇蒂钟。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如同骤雨;一声画角响,虎豹豺狼,毒蛇猛兽,乘风而出,张牙舞爪,冲将过来。蜀兵如何抵当,往后便退。蛮兵随后追杀,直赶到三江界路方回。赵云、魏延收聚败兵,来孔明帐前请罪,细说此事。孔明笑曰:“非汝二人之罪。吾未出茅庐之时,先知南蛮有驱虎豹之法。吾在蜀中已办下破此阵之物也:随军有二十辆车,俱封记在此。今日且用一半;留下一半,后有别用。”遂令左右取了十辆红油柜车到帐下,留十辆黑油柜车在后。众皆不知其意。孔明将柜打开,皆是木刻彩画巨兽,俱用五色绒线为毛衣,钢铁为牙爪,一个可骑坐十人。孔明选了精壮军士一千余人,领了一百,口内装烟火之物,藏在军中。次日,孔明驱兵大进,布于洞口。蛮兵探知,入洞报与蛮王。木鹿大王自谓无敌,即与孟获引洞兵而出。孔明纶巾羽扇,身衣道袍,端坐于车上。孟获指曰:“车上坐的便是诸葛亮!若擒住此人,大事定矣!”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摇蒂钟。顷刻之间,狂风大作,猛兽突出。孔明将羽扇一摇,其风便回吹彼阵中去了,蜀阵中假兽拥出。蛮洞真兽见蜀阵巨兽口吐火焰,鼻出黑烟,身摇铜铃,张牙舞爪而来,诸恶兽不敢前进,皆奔回蛮洞,反将蛮兵冲倒无数。孔明驱兵大进,鼓角齐鸣,望前追杀。木鹿大王死于乱军之中。洞内孟获宗党,皆弃宫阙,扒山越岭而走。孔明大军占了银坑洞。
诗句释义
- 驱巨善六破蛮兵:此句描述诸葛亮使用计谋和方法,多次打败蛮族士兵。
- 烧藤甲七擒孟获:诸葛亮不仅在战术上取得胜利,还通过政治手段成功捕获了孟获,并七次释放他以表示不追究其过往罪行。
- 孟获允诺,即放出张嶷、马忠,还了孔明:孟获在被俘后愿意释放张嶷(张翼)、马忠,以此回报诸葛亮的宽大。
- 孔明遂送夫人入洞:诸葛亮将他的妻子也送至孟获的领地。
- 孟获接入,又喜又恼:孟获对诸葛亮的行为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恼怒。
- 忽报八纳洞主到:突然有报告说八纳洞的主将来了,这通常意味着有新的挑战或敌人出现。
- 木鹿大王许以报仇:木鹿大王承诺会为孟获复仇。
- 大喜,设宴相待:孟获非常高兴,安排了一场宴会来款待诸葛亮。
- 次日,木鹿大王引本洞兵带猛兽而出:第二天,木鹿大王率领本洞的士兵和猛兽出来对抗蜀军。
- 赵云、魏延听知蛮兵出,遂将军马布成阵势:赵云和魏延听到蛮兵出动的消息,迅速布置好防御阵势。
- 二将并辔立于阵前视之,只见蛮兵旗帜器械皆别:赵云和魏延并肩站立在战阵之前,仔细观察着敌军的武器和旗帜。
- 木鹿大王腰挂两把宝刀,手执蒂钟:木鹿大王腰间挂着两把宝剑,手中拿着一个类似铃铛的器具。
- 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如同骤雨;一声画角响,虎豹豺狼,毒蛇猛兽,乘风而出: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刮起,沙石四散,仿佛下起了暴雨,同时伴随着战鼓声,猛兽和毒物从四面八方冲出。
- 蜀兵如何抵当,往后便退: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蜀军如何抵挡?只能撤退。
- 蛮兵随后追杀,直赶到三江界路方回:追击的蛮兵一直追到三国边界才停止。
- 赵云、魏延收聚败兵,来孔明帐前请罪,细说此事:赵云和魏延收集战败的士兵,来到诸葛亮的营帐前请罪,详细说明了发生的事情。
译文
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孟获答应,随即放出张嶷、马忠,归还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送回了他的夫人。孟获欣喜若狂又心生恼怒。突然间,八纳洞的主将到了。孟获出洞迎接,见到那人骑着白象,身穿金银珠宝编织的盔甲,腰间挂着两口大刀,带领一班饲养虎豹豺狼的士兵簇拥而入。孟获再次下跪恳求,诉说了之前的恩怨情仇。木鹿大王答应为他复仇。孟获大喜,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招待他们。第二天一早,木鹿大王带领本洞的士兵带着猛兽出战。赵云、魏延得知消息后立即率军布阵迎敌。两人并肩站立在战阵前观察敌军,只见他们的旗帜和武器都不同寻常。这时,木鹿大王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摇动着一个类似铃铛的器具,突然狂风大作,砂石飞扬如暴风雨,战鼓声响起,猛兽和毒物如影随形般冲出。蜀军的将士如何能抵挡这突如其来的攻势?只能后撤。追击的蛮兵一直追到三国边界才止步。赵云和魏延收集战败的士兵,前来诸葛亮的帐内请求治罪,详细叙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诸葛亮笑着摇头说:“这不是你们两个的责任。我之前已经预知南蛮会有驱逐虎豹的方法。我已经在蜀中准备好了破解这个阵法的物品,现在用一半,留下一半,以后还有别的用途。”然后叫左右取来了十辆红油柜车到帐下,留下十辆黑油柜车在后面。众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奥秘。诸葛亮打开了柜子,里面都是木刻彩画的大型怪兽,全身用五彩绒线织成毛衣,钢铁做成牙齿爪子,每个可以容纳十个人骑坐。诸葛亮挑选了一千名强壮的士兵,让他们口里装着烟火之物,藏在军中。第二天,诸葛亮率军进攻,布置在洞口。蛮兵探听到消息后进入洞中报告给木鹿大王。木鹿大王自信满满地说他已经天下无敌,于是和孟获率领洞中的士兵出来迎战。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着道袍,端坐在车上。孟获指着车上的人说:“车上坐着的就是诸葛亮!如果能抓到他,大事就定了!”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摇着一个类似于铃铛的器具。瞬间之间,狂风大作,真兽从天而降。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那股风立刻回流到敌人的阵中。蜀阵中的假兽从天而降,冲向了蛮洞中的真兽。这些恶兽不敢前进,全都逃回了蛮洞,反而让蛮兵被冲垮了很多。诸葛亮率军猛进,擂鼓鸣金,向前追杀。木鹿大王死于乱军之中。洞内的孟获宗党见状,都抛弃了宫殿,爬山越岭地逃跑了。诸葛亮大军占领了银坑洞。
赏析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的历史故事。这部作品中充满了战争与智慧、勇敢与谋略交织的故事,其中不乏精彩的战略战术和人物描写。
在这段文本中,诸葛亮利用他对地理环境和战术的了解,巧妙地击败了蛮族军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和对敌人策略的准确把握,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例如,他通过设置诱饵引诱敌人深入,然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击,这种战术不仅需要极高的指挥才能,还要有深厚的战场经验。此外,诸葛亮还能准确预测敌人的行动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显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文化中对于智谋的重视。孟获虽然最终失败,但他在面对诸葛亮时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也是值得尊敬的。而诸葛亮的胜利不仅是战术的胜利,更是策略和智慧的胜利。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智慧和策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