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年至十五岁,弓马熟娴。当年春二月,丕带睿出猎。行于山坞之间,赶出子母二鹿,丕一箭射倒母鹿,回观小鹿驰于曹睿马前。丕大呼曰:“吾儿何不射之?”睿在马上泣告曰:“陛下已杀其母,臣安忍复杀其子也。”丕闻之,掷弓于地曰:“吾儿真仁德之主也!”于是遂封睿为平原王。
夏五月,丕感寒疾,医治不痊,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三人入寝宫。丕唤曹睿至,指谓曹真等曰:“今朕病已沉重,不能复生。此子年幼,卿等三人可善辅之,勿负朕心。”三人皆告曰:“陛下何出此言?臣等愿竭力以事陛下,至千秋万岁。”丕曰:“今年许昌城门无故自崩,乃不祥之兆,朕故自知必死也。”正言间,内侍奏征东大将军曹休入宫问安。丕召入谓曰:“卿等皆国家柱石之臣也,若能同心辅朕之子,朕死亦瞑目矣!”言讫,堕泪而薨。时年四十岁,在位七年。于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等,一面举哀,一面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谥父丕为文皇帝,谥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其余文武官僚,各各封赠。大赦天下。时雍、凉二州缺人守把,司马懿上表乞守西凉等处。曹睿从之,遂封懿提督雍、凉等处兵马。领诏去讫。
诗句:
睿年至十五岁,弓马熟娴。当年春二月,丕带睿出猎。行于山坞之间,赶出子母二鹿,丕一箭射倒母鹿,回观小鹿驰于曹睿马前。丕大呼曰:“吾儿何不射之?”睿在马上泣告曰:“陛下已杀其母,臣安忍复杀其子也。”丕闻之,掷弓于地曰:“吾儿真仁德之主也!”于是遂封睿为平原王。
译文:
司马懿在十五岁时已经非常熟练的骑马和射箭。那年春天的二月,曹丕带着司马懿出去打猎。他们在山间的小路上行走,结果追赶到了一头小鹿。曹丕一箭就射死了小鹿的母亲。他回头看到小鹿跑在他的马匹前面,便大声叫嚣说:“我的儿子为什么不射那只小鹿呢?”这时司马懿正在马上哭泣着告诉他:“陛下已经杀死了它的母亲,作为臣子我又怎么忍心再去射死它的儿子呢。”曹丕听了之后,把弓箭扔到地上,说:“我的这个儿子真是一个有仁慈和德行的人啊!”于是他封曹睿为平原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曹丕与司马懿的对话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仁德。诗中的司马懿被描绘成一个既有智谋又有仁义的人物,他的仁德和智谋在当时的乱世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和平、公正和仁慈价值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