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孔明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忽班部中太史谯周出奏曰:“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乃顾孔明曰:“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孔明曰:“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吾今且驻军马于汉中,观其动静而后行。”谯周苦谏不从。于是孔明乃留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为侍中,总摄宫中之事。又留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掌丞相府事;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内外文武官僚一百余员,同理蜀中之事。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一回 ·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南征北战、鞠躬尽瘁的故事。

逐句释义:

  1. 后主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 “后主”是蜀汉的皇帝刘禅。“览”是查看的意思。“相父”是对诸葛亮的尊称。“南征”是指诸葛亮出征南方。“北征”则是指诸葛亮出征北方。“坐未安席”意指刚刚回到皇宫还没有安定下来。“恐劳神思”表示担心自己出征会让国家忧虑。
  • 注释:刘禅对诸葛亮的出征感到担忧,害怕他因为远征而影响国家的稳定。
  1. 孔明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
  • “孔明”指的是诸葛亮。“臣受先帝托孤之重”说明诸葛亮是国家的重要辅政大臣。“夙夜未尝有怠”表示诸葛亮从早到晚没有懈怠过。“南方已平”指刘备去世后,南方的战事已经结束。“可无内顾之忧”意指国家内部没有后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意思是说如果不趁现在这个时机出兵讨伐敌人,恢复中原的重任又要拖延多久。
  • 注释:诸葛亮向刘禅保证自己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国家,并指出现在的国内环境已经稳定,无需过分担心。同时强调了当前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这一机会,将会错失时机,让国家再次面临威胁。
  1. 忽班部中太史谯周出奏曰:“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
  • “忽班部中”意指突然之间。“太史”是对天文学家或者占星家的称呼。“谯周”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天文学者。“出奏”是指站出来报告或提议。“臣夜观天象”意指他在夜间观察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指北方的星象显示出旺盛的力量。“星曜倍明”指星星特别明亮。“未可图也”意味着目前还不能采取行动。
  • 注释:谯周观察到天象显示北方星象非常旺盛,暗示着北方可能是战争的有利方向。他警告不应该急于行动,因为时机可能尚未成熟。
  1. 乃顾孔明曰:“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
  • “顾”是回头看的意思。“丞相深明天文”意指诸葛亮对天文非常了解。“何故强为”表示为何要违背自己的直觉去做某事。
  • 注释:谯周不理解为何诸葛亮会坚持在他认为不宜行动的情况下继续军事行动。
  1. 孔明曰:“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吾今且驻军马于汉中,观其动静而后行。”
  • “孔明曰”是诸葛亮回应谯周的话。“天道变易不常”意指自然规律变化无常,不可拘泥于固定的观念。“岂可拘执”表示不能固执己见。“吾今且驻军马于汉中”表示他决定暂时驻扎在汉中,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决策。
  • 注释:诸葛亮认为天象变化莫测,不应盲目遵从传统的战略思维。他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首先在汉中观望局势的变化,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1. 谯周苦谏不从。于是孔明乃留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为侍中,总摄宫中之事。
  • “苦谏不从”意为谯周极力劝导但未能说服诸葛亮。“郭攸之、董允、费祎等”指的是当时跟随诸葛亮的几位重要的军事和行政官员。“留”是保留的意思。“侍中”是对宫廷高级官员的一种尊称。“总摄宫中之事”意指全面负责宫中的一切事务。
  • 注释:在谯周的努力下,诸葛亮最终同意保留郭攸之、董允、费祎等官员作为自己的顾问和帮手,以帮助处理宫中的事务。
  1. 又留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掌丞相府事;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内外文武官僚一百余员,同理蜀中之事。
  • “又留”是再次留下的意思。“向宠为大将”指的是任命向宠担任大将军一职,负责统辖皇家禁卫部队。蒋琬为参军,负责军事方面的事情。张裔为长史,掌管丞相府的日常事务。杜琼为谏议大夫,负责提出建议或批评。杜微、杨洪为尚书,分别负责文官和财政事务。孟光、来敏为祭酒,主管祭祀礼仪。尹默、李譔为博士,负责教育和文化传承。郤正、费诗为秘书,处理文书档案等行政工作。谯周为太史。“一百二十八人”,即一百二十八名朝廷官员,共同参与管理蜀汉的政事。
  • 注释:诸葛亮通过重新调整政府官员的设置和职责分配,加强了政权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协调能力。这有助于提升政府的运作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的政治智慧和军事策略。通过对内政和外患的处理,他成功地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他的决策体现了他对天文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政治形势的敏锐洞察。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君主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