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细作飞报入川。孔明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参军马谡曰:“今丞相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某有一计,使司马懿自死于曹睿之手,未知丞相钧意允否?”孔明问是何计,马谡曰:“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孔明从之,即遣人密行此计去了。

却说邺城门上。忽一日见贴下告示一道。守门者揭了,来奏曹睿。睿观之,其文曰:“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陈思王子建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皇孙曹睿,素无德行,妄自居尊,有负太祖之遗意。今吾应天顺人,克日兴师,以慰万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归命新君。如不顺者,当灭九族!先此告闻,想宜知悉。”

【诗句】
早有细作飞报入川,孔明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参军马谡曰:“今丞相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某有一计,使司马懿自死于曹睿之手,未知丞相钧意允否?”孔明问是何计,马谡曰:“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孔明从之,即遣人密行此计去了。

【译文】
早有密探飞报入川,诸葛亮大惊失色说:“曹丕已死,曹睿即位,其余之人不值得担心:司马懿深具智谋,如今又担任雍和凉的兵马都督,如果他训练得当,必定成为蜀中的大患。不如我们先出兵征讨他。”参军马谡说:“现在丞相平定南方回来,军队疲惫不堪,只应安抚,怎么还去远征?我有一招计策,能让司马懿自己死在曹睿手上,不知丞相意下如何?”诸葛亮询问这是何种计划,马谡回答说:“司马懿虽然是魏国大臣,但曹睿一直对他抱有疑虑。为什么不秘密派人前往洛阳、邺郡等地,散布谣言说他有反叛之心;再制作一份司马懿的告示张贴在各地,让曹睿心生疑虑,必定会杀死此人。”诸葛亮赞同他的计谋,于是立刻派遣密使执行这一策略。

邺城城门上,突然有一天看见一张告示被贴出。守城的兵士揭下告示来向曹睿报告。曹睿看过之后,告示上的文字写道:“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陈思王子建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月潜龙。皇孙曹睿,素无德行,妄自居尊,有负太祖之遗意。今吾应天顺人,克日兴师,以慰万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归命新君。如不顺者,当灭九族!先此告闻,想宜知悉。”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诸葛亮与马谡策划的一场针对司马懿的阴谋。首先,通过密探传来的消息,诸葛亮意识到曹魏内部不稳,特别是司马懿可能成为威胁。接着,马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即通过散布谣言和发布告示的方式,试图挑拨司马懿和曹睿之间的关系,使其陷入猜疑甚至杀机之中。这个计策体现了马谡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对人心的敏锐把握。然而,这个计划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曹操的威望、朝内外的政治局势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