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奔走。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赵云亦放过梁虔入上邽城去了。孔明乃令人去南安郡,取夏侯楙至帐下。孔明曰:“汝惧死乎?”楙慌拜伏乞命。孔明曰:“目今天水姜维现守冀城,使人持书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楙曰:“情愿招安。”孔明乃与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楙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径。正行之间,逢数人奔走。楙问之,答曰:“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圭阝去也。”楙又问曰:“今守天水城是谁?”土人曰:“天水城中乃马太守也。”楙闻之,纵马望天水而行。又见百姓携男抱女远来,所说皆同。
诗句
- “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这句话描述了姜维率领军队到达冀城的场景。
- “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描绘了魏延作为蜀国将领在前线布置军队的情形。
- “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奔走”:叙述了姜维和魏延两军交战的紧张场面,魏延假装战败逃跑。
- “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姜维进入冀城并关闭城门,带领士兵守卫城池。
- “拜见老母,并不出战”:姜维没有出战而是去拜访了他的母亲,表现出他的孝顺。
- “赵云亦放过梁虔入上邽城去了”:赵云放走了梁虔,梁虔后来进入了上邽城。
- “孔明乃令人去南安郡,取夏侯楙至帐下”:诸葛亮派人前往南安郡,将夏侯楙召入自己的军营。
- “孔明曰:“汝惧死乎?”楙慌拜伏乞命”:诸葛亮询问夏侯楙是否害怕死亡,夏侯楙害怕地跪拜并请求饶命。
- “孔明曰:“目今天水姜维现守冀城,使人持书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诸葛亮告诉夏侯楙,现在冀城的姜维正在写信向夏侯楙提出投降的条件。
- “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诸葛亮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夏侯楙答应招安姜维,就能保住性命。
- “孔明乃与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诸葛亮给了夏侯楙一些衣物和坐骑,让他自己离开。
- “楙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径”:夏侯楙成功逃脱了,但在寻找回家的路上却不知道如何前进。
- “又逢数人奔走”:夏侯楙在路上遇到了其他人在奔跑。
- “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邽去也。”:这些人是冀县的百姓,他们因为冀城被姜维攻陷并献给诸葛亮,以及蜀将魏延放火抢财物而被迫离家逃亡。
译文(注释版)
- “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诸葛亮说姜维已经率军来到冀城。
- “前面一彪军摆开”:描述前方有一支军队列好阵势。
- “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为首的蜀国将领是魏延。
- “二将交锋数合”:两位将领交战了几次回合。
- “延诈败奔走”:魏延假装战败逃跑。
- “维入城闭门”:姜维进入冀城并关上门。
- “率兵守护”:他带着军队来保护冀城。
- “拜见老母,并不出战”:姜维没有出战,而是去拜访了他的妻子。
- “赵云亦放过梁虔入上邽城去了”:赵云也放走了梁虔和他的家人进入了上邽城。
- “孔明乃令人去南安郡,取夏侯楙至帐下”:诸葛亮让人到南安郡把夏侯楙召到自己的帐篷下。
- “孔明曰:“汝惧死乎?”楙慌拜伏乞命”:诸葛亮问夏侯楙是否害怕死亡,夏侯楙很害怕地跪下并请求饶命。
- “孔明曰:“目今天水姜维现守冀城,使人持书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诸葛亮告诉夏侯楙,现在冀城的姜维正在写信向夏侯楙提出投降的条件。
- “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如果夏侯楙同意招安姜维的话,诸葛亮就愿意饶他的命。
- “孔明乃与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诸葛亮给夏侯楙一些衣物和坐骑,让他自己离开。
- “楙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径”:夏侯楙成功地从营寨中逃出来,但不知道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 “又逢数人奔走”:夏侯楙在路上遇到了其他的人也在奔跑。
- “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邽去也。”:这些百姓是被冀城出卖并归降诸葛亮的魏延放火烧了房屋而逃出来的,他们决定投奔上邽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通过描述魏延和夏侯楙之间的冲突、逃亡和投降的过程,诗人展示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