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此时曹真听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而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真引兵鼠窜而还。蜀兵连夜皆奔回汉中。却说赵云、邓芝伏兵于箕谷道中。闻孔明传令回军,云谓芝曰:“魏军知吾兵退,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
诗句: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译文:
诸葛亮用音乐来驱散司马懿的疑心,使司马懿相信蜀国的兵马已经撤离。
注释:
-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智慧与策略兼备,多次帮助蜀国战胜强敌。
- 司马懿: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政治家,曾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后辅佐其子曹爽执政,最终成为司马炎篡权之路的重要人物。
- 马谡: 蜀汉名将,因骄傲而轻敌,在街亭之战中被诸葛亮所败,失去重要阵地。
- 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 魏军将领,勇猛善战,此次行动是响应孔明的命令。
- 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 另一位魏将,同样勇敢,但未能成功阻止蜀军。
赏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通过描述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其中,“马谡拒谏失街亭”这一事件,是三国历史中著名的转折点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也体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弱点和决策的重要性。
本段故事发生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期间,面对强大的对手魏国,诸葛亮巧妙地利用心理战术,通过音乐来迷惑和削弱对手的士气。当司马懿听到蜀军撤退的消息时,心中开始疑惑不定,认为蜀军已无力再战,因此决定撤回原地。然而,诸葛亮却利用这个心理变化,安排赵云和邓芝伏兵箕谷道中,等待魏军的到来。当司马懿的军队到达时,他们被赵云和邓芝伏击,先锋陈造被杀,司马懿只得匆忙退军,最终导致魏军损失惨重。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还揭示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复杂性。在战场上,无论是英勇善战的士兵还是深思熟虑的将领,都可能因为一时的情绪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而诸葛亮则通过巧妙的计策,成功地挫败了对手的攻势。这种以智取胜的策略,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