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郭淮提兵再回箕谷道中,唤先锋苏颙分付曰:“蜀将赵云,英勇无敌。汝可小心提防,彼军若退,必有计也。”苏颙欣然曰:“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看看赶上蜀兵,只见山坡后闪出红旗白字,上书“赵云”。苏颙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曰:“汝识赵子龙否!”苏颙大惊曰:“如何这里又有赵云?”措手不及,被云一枪刺死于马下。余军溃散。云迤逦前进,背后又一军到,乃郭淮部将万政也。云见魏兵追急,乃勒马挺枪,立于路口,待来将交锋。蜀兵已去三十余里。万政认得是赵云,不敢前进,云等得天色黄昏,方才拨回马缓缓而进。郭淮兵到,万政言赵云英勇如旧,因此不敢近前。淮传令教军急赶,政令数百骑壮士赶来。行至一大林,忽听得背后大喝一声曰:“赵子龙在此!”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余者皆越岭而去。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云以枪指之曰:“吾饶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赶来!”万政脱命而回。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沿途并无遗失。曹真、郭淮复夺三郡,以为己功。却说司马懿分兵而进。此时蜀兵尽回汉中去了,懿引一军复到西城,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武功山小民告曰:“关兴、张苞,只各有三千军,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又无别军,并不敢厮杀。”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抚了诸处官民,引兵径还长安,朝见魏主。睿曰:“今日复得陇西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皆在汉中,未尽剿灭。臣乞大兵并力收川,以报陛下。”睿大喜,令懿即便兴兵。忽班内一人出奏曰:“臣有一计,足可定蜀降吴。”正是:蜀中将相方归国,魏地君臣又逞谋。

诗句:却说郭淮提兵再回箕谷道中,唤先锋苏颙分付曰:“蜀将赵云,英勇无敌。汝可小心提防,彼军若退,必有计也。”苏颙欣然曰:“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看看赶上蜀兵,只见山坡后闪出红旗白字,上书“赵云”。苏颙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曰:“汝识赵子龙否!”苏颙大惊曰:“如何这里又有赵云?”措手不及,被云一枪刺死于马下。余军溃散。云迤逦前进,背后又一军到,乃郭淮部将万政也。云见魏兵追急,乃勒马挺枪,立于路口,待来将交锋。蜀兵已去三十余里。万政认得是赵云,不敢前进,云等得天色黄昏,方才拨回马缓缓而进。

译文:郭淮再次率军返回箕谷道中,他命令先锋苏颙说:“蜀国将领赵云,英勇无敌。你可以小心防备,如果蜀军撤退,必定是有计谋的。”苏颙欣然答应:“如果郭都督肯接应我们,我一定生擒赵云。”于是率领他的前部三千兵马,冲入箕谷。当他们接近蜀军时,看见山坡后面出现了一面红旗和白色字体,上面写着“赵云”。苏颙急忙收兵撤退。行走不到几里,喊声突然响起,一支军队冲出,为首的大将手持长枪骑马冲出来,大声问道:“你们认识赵子龙吗?”苏颙大吃一惊:“怎么会在这里又遇到赵云?”来不及躲避,被赵云一枪刺死。剩余的军队四散逃散。赵云继续前进,后面的郭淮部将万政也赶到了。赵云看到魏军紧迫不舍,于是骑上战马,挺着长枪,立在路口等着敌军交战。蜀军已经走了三十多里。万政认出这是赵云,不敢轻易进攻,直到天黑才让赵云慢慢撤退。

注释:郭淮(?-249年),字伯寿,颍川郡阳翟县人。他是魏国的名将之一,曾任曹魏尚书令、雍州刺史、征南将军等职。郭淮善于谋略和指挥,曾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的战争。在《三国演义》中,郭淮是魏将之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郭淮和张郃等人追击赵云的情景。通过描述蜀军的英勇抵抗和赵云的机智应对,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和将领的英勇精神。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赵云英勇无敌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