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献计者,乃尚书孙资也。曹睿问曰:“卿有何妙计?”资奏曰:“昔太祖武皇帝收张鲁时,危而后济;常对群臣曰:‘南郑之地,真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非用武之地。今若尽起天下之兵伐蜀,则东吴又将入寇。不如以现在之兵,分命大将据守险要,养精蓄锐。不过数年,中国日盛,吴、蜀二国必自相残害:那时图之,岂非胜算?乞陛下裁之。”睿乃问司马懿曰:“此论若何?懿奏曰:“孙尚书所言极当。”睿从之,命懿分拨诸将守把险要,留郭淮、张郃守长安。大赏三军,驾回洛阳。却说孔明回到汉中,计点军士,只少赵云、邓芝,心中甚忧;乃令关兴、张苞,各引一军接应。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孔明大喜,亲引诸将出迎。赵云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孔明急扶起,执手而言曰:“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邓芝告曰:“某引兵先行,子龙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孔明曰:“真将军也!”遂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云辞曰:“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乃倍加钦敬。

【诗句】
诸葛亮泪洒长亭,斩马谡于街市。
周鲂断发赚曹休,巧计中吴将败亡。

【译文】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中,诸葛亮为了维护蜀汉的稳定,不惜以泪洗面斩杀了马谡,这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而在周鲂的故事中,他通过假装投降来欺骗敌人,成功让曹休中计,展示了他的智谋和勇气。

【关键词注释】

  •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谋略闻名。
  • 斩马谡:指诸葛亮因马谡失职而将其斩首,以示军法严明,整顿军纪。
  • 周鲂断发:周鲂使用计谋,假装被俘后断发,以此欺骗曹休,最终使曹休中计。
  • 曹休:曹操之子,曾任魏国大将军。

【赏析】
这一部分展现了诸葛亮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他在处理国家大事上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决断力。在面对马谡的问题时,他没有选择严厉的责罚,而是选择了用生命为代价的惩罚方式,显示了他对军事人才的尊重和对国家利益的维护。而周鲂的故事则展示了诸葛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能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巧妙地化解危机,保护了自己的利益。这两处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个人品质,还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略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