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数日,木牛流马皆造完备,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众军见之,无不欣喜。孔明令右将军高翔,引一千兵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兵之用。后人有诗赞曰:“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却说司马懿正忧闷间,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急唤张虎、乐綝二人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五百军,从斜谷小路抄出;待蜀兵驱过木牛流马,任他过尽,一齐杀出;不可多抢,只抢三五匹便回。”

二人依令,各引五百军,扮作蜀兵,夜间偷过小路,伏在谷中,果见高翔引兵驱木牛流马而来。将次过尽,两边一齐鼓噪杀出。蜀兵措手不及,弃下数匹,张虎、乐綝欢喜,驱回本寨。司马懿看了,果然进退如活的一般,乃大喜曰:“汝会用此法,难道我不会用!”便令巧匠百余人,当面拆开,分付依其尺寸长短厚薄之法,一样制造木牛流马。不消半月,造成二千余只,与孔明所造者一般法则,亦能奔走。遂令镇远将军岑威,引一千军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往来不绝。魏营军将,无不欢喜。

以下是对《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使敌军陷入困境

诸葛亮通过创新发明,使用木牛流马来运输蜀汉军需。这种运输工具不仅效率高,还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使得蜀军的后勤支持更加稳定和可靠。

第二句:司马懿担忧木牛流马会长久使用

司马懿担心诸葛亮会继续使用木牛流马,因为他知道这种工具具有长远的效果和战略价值。他开始秘密策划如何夺取木牛流马,以削弱蜀汉的战斗力。

第三句:司马懿命令乐琳、张虎去抢夺木牛流马

为了阻止诸葛亮继续使用木牛流马,司马懿派出自己的亲信乐琳和张虎去抢夺这些珍贵的运输工具。他们计划在夜间悄悄潜入蜀军营地,夺取木牛流马并迅速返回。

第四句:巧匠依照尺寸大小制造木牛流马

司马懿得到木牛流马后,没有立即使用,而是命令巧匠们依照原木牛流马的尺寸和厚度,重新制作了二千多件相似的模型,以确保其质量和效果。这不仅展示了他的机智和谋略,也体现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诸葛亮策略的理解。

第五句:魏营军将无人不喜欢这种新的运输方式

当司马懿的巧匠们成功制造出与原木牛流马一模一样的工具后,魏营的军将们都对这种新型运输方式赞不绝口。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也为后续的军事部署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这一情节不仅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智慧和策略的典型体现。它展示了领导者如何在面对挑战时,通过创新和适应来保持自己的优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