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以后,天复清朗。孔明在山头上鸣金收军。原来二更时阴云暗黑,乃孔明用遁甲之法;后收兵已了,天复清朗,乃孔明驱六丁六甲扫荡浮云也。

当下孔明得胜回寨,命将郑文斩了,再议取渭南之策。每日令兵搦战,魏军只不出迎。孔明自乘小车,来祁山前、渭水东西,踏看地理。忽到一谷口,见其形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千余人;两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通一人一骑。孔明看了,心中大喜,问向导官曰:“此处是何地名?”答曰:“此名上方谷,又号葫芦谷。”孔明回到帐中,唤裨将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计。令唤集随军匠作一千余人,入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应用;又令马岱领五百兵守住谷口。孔明嘱马岱曰:“匠作人等,不许放出;外人不许放入。吾还不时自来点视。捉司马懿之计,只在此举。切不可走漏消息。”马岱受命而去。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监督匠作,依法制造。孔明每日往来指示。

诗句翻译

三更以后,天复清朗。孔明在山头上鸣金收军。原来二更时阴云暗黑,乃孔明用遁甲之法;后收兵已了,天复清朗,乃孔明驱六丁六甲扫荡浮云也。

译文

深夜以后,天空逐渐变得明亮。诸葛亮在山顶上敲击金鼓集合部队。这是因为前一天晚上乌云密布,是诸葛亮使用了“遁甲”法;等到集结完毕,天空重新明亮,是诸葛亮利用“六丁六甲”法术驱散了云雾。

注释

  1. 三更 - 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2. 孔明 - 指蜀汉丞相诸葛亮。
  3. 山头 - 山的顶部。
  4. 鸣金收军 - 古时候的一种信号,通过敲打金属器具发出声响来传达集结或撤退的命令。
  5. 阴云暗黑 - 天气阴沉,云层密集。
  6. 遁甲之法 - 一种神秘的法术,这里指诸葛亮用来应对夜晚阴暗天气的方法。
  7. 六丁六甲 - 神话中的天仙,常被描述为能够操纵自然元素的人。
  8. 葫芦谷 - 一种形状像葫芦的山谷。
  9. 匠作 - 制造工具和器械的工匠。
  10. 木牛流马 - 古代用于运输和军事用途的工具,这里指的是具体的制作方法。
  11. 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应用 - 指在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以备不时之需(可能是指战争、运送物资等)。
  12. 杜睿、胡忠 - 可能是诸葛亮军中的两名助手或将领。
  13. 马岱 - 可能是诸葛亮部下的一个将领,负责看守葫芦谷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在夜间使用特定技巧和神秘法术来应对不利天气的情况,以及他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和手下的工匠们来准备战斗和物资。诗中透露出诸葛亮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通过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不仅在军事行动上有着出色的天赋,同时他在战术运用上也显示出极高的智慧和远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