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望汉中而来。

且说何平引兵径到南谷之后,擂鼓呐喊。哨马飞报魏延,说杨仪令先锋何平引兵自槎山小路抄来搦战。延大怒,急披挂上马,提刀引兵来迎。两阵对圆,何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平挺枪来迎。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众军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平引兵飞奔而去。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

”`

诗:

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

译文:

诸葛亮(武侯)预先布置好计谋,使司马懿(魏主)不得不打开承露盘。

注释:

  • 武侯:指诸葛亮,蜀汉丞相,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后世尊称其为武侯。
  • 预伏锦囊计:这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对姜维布置的一计,利用锦囊中的秘密计划来对抗魏国的进攻。
  • 魏主:指的是司马懿,曹魏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字仲达,曾成功击败蜀汉,但最终被诸葛亮所杀。
  • 拆取承露盘:承露盘是古代一种用于承接露水以供饮用的容器,这里可能象征着司马懿在关键时刻被迫采取行动。

赏析:

本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描述了诸葛亮为了阻止司马家族的复兴而设计的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战。诗中的“武侯预伏锦囊计”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他不仅预知了敌人的意图,还准备了周密的计划来应对。而“魏主拆取承露盘”则体现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精心布置的陷阱时的无奈与挫败。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紧凑的结构,展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智慧较量和战略博弈,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复杂政治和军事斗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