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喜,遂同马岱引兵直取南郑。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风拥而来。维急令拽起吊桥。延、岱二人大叫:“早降!”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仪曰:“丞相临终,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今当取出一看。”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维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约,长史可收执。吾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公可便来。”姜维披挂上马,绰枪在手,引三千军,开了城门,一齐冲出,鼓声大震,排成阵势。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曰:“反贼魏延!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延横刀勒马而言曰:“伯约,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当日,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后人有诗曰:“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
解析三国时期诸葛亮与魏延计谋
- 前言
- 三国历史背景概述
- 武侯预伏锦囊计划简介及意义
- 魏主拆取承露盘事件起因及其影响
- 杨仪闻报前路有兵拦截
- 魏延烧绝栈道引兵拦路
- 杨仪对局势紧急处理措施
- 锦囊计中马岱角色和其重要性
- 费祎与蒋琬决策分析
- 费祎应对策略
- 蒋琬支持与补充建议
- 二人合作对稳定军心作用
- 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
- 姜维应对魏延挑衅
- 南郑城中军事准备情况
- 魏延与马岱对峙局面描述
- 姜维请求杨仪商议对策
- 姜维求援过程
- 杨仪提出解决锦囊之计策
- 锦囊计实施细节和预期效果
- 锦囊计内容详解和解读
- “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具体含义
- 杨仪根据锦囊指示行动过程
- 此计谋成功实施原因分析
- 魏主拆取承露盘事件回顾
- 魏主对魏延行为的最终反应
- 魏主采取的决断性行动
- 此次事件对三国局势产生长远影响
- 后人评价与启示
- 历史评价:诸葛亮与魏延计谋评价
- 从锦囊计中学到教训和启示
- 现代价值:如何借鉴古代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
- 结语
- 总结三国时期智谋较量重要性
- 锦囊计成功案例对后世影响
- 展望未来三国题材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