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具表星夜奏闻后主。后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杨仪等扶孔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后主令近臣去其缚曰:“若非卿能依丞相遗教,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遂加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仪呈上孔明遗表。后主览毕,大哭,降旨卜地安葬。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后杜工部有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杜工部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句:却说杨仪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

译文:杨仪还没有到达南郑,马岱就斩杀了魏延,并与姜维会师。

注释:本句中的“却说”是古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于引出下文的内容。”杨仪”是指蜀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后来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南郑”是指当时蜀汉的都城。”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后来被马岱所杀。”姜维”是另一位蜀汉的重要将领,后被司马昭所擒。

赏析:本诗通过简洁的叙述,描绘了杨仪和马岱在蜀、魏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斗。诗中通过“未及”、“已斩”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迅速进展,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通过对魏延和马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蜀汉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危机,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