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入帐告曰:“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懿怒曰:“捉公孙渊只在旦夕,安可移营?如有再言移营者斩!”
裴景喏喏而退。少顷,右都督仇连又来告曰:“军士苦水,乞太尉移营高处。”懿大怒曰:“吾军令已发,汝何敢故违!”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于是军心震慑。
懿令南寨人马暂退二十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牧放牛马。司马陈群问曰:“前太尉攻上庸之时,兵分八路,八日赶至城下,遂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某实不知太尉是何主意?”懿笑曰:“公不知兵法耶?昔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
诗句释义
1 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描述了秋季连续不断的大雨,导致水位上升至地面三米。
- 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指出有运输粮食的船只从辽河河口一直运送到襄平城下。
- 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由于连日的雨水,魏军的士兵和士兵都在水中,不能正常行动。
- 左都督裴景入帐告曰:左边的都督裴景进入营帐报告情况。
- “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裴景提出因为持续不断的雨,使得军队无法停留在当前的位置,建议移动到前面较高的山上。
- “捉公孙渊只在旦夕,安可移营?如有再言移营者斩!”:司马懿回应说,捉拿公孙渊的时机就在眼前,为何要移动营地?如果有再提此议的人就会被斩首!
- 右都督仇连又来告曰:右边的都督仇连再次前来报告情况。
- “军士苦水,乞太尉移营高处”:仇连请求将军移营到更高的地方躲避积水。
- 懿大怒曰:“吾军令已发,汝何敢故违!”即命推出斩之:司马懿非常生气地回答,他的军令已经发出,你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命令呢?立即把他推出斩首示众。
- “某实不知太尉是何主意?”:陈群询问司马懿的真正意图。
- “公不知兵法耶?昔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司马懿回答说你不知道什么兵法吗?过去孟达粮多兵少,我们粮少兵多,所以必须迅速战斗,才能成功。
- “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现在敌人人数众多,而我军人数较少,敌人缺粮而我充足,所以我们不需要强行进攻。
- “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现在我们应该让他们自己逃走,然后再抓住他们。现在我让路,让他们去采樵养马,这样他们也可以去。
译文与注释
秋天的雨水连绵不断,持续了一个月还没有停止,使得地面的水深达到三米。运输粮食的船只从辽河口一直运到了襄阳城下。魏军全都在水中,行军和休息都很不方便。左边的都督裴景进到营帐里报告说:“连日来的雨不停地下,军营里全是泥泞,军队不能停留,请您下令把营地移到前方更高的山上。”司马懿很生气地说:“捉拿公孙渊的机会就在明天早晨,怎么可以移动营地呢?!如果有人再提议移动营地,就杀了他!”说完,就把那个想要移动营地的官员推出斩首了。这样一来,全军上下都害怕起来,不敢再有异议了。
司马懿命令南面的营地暂时往后退二十里,叫城内的军民出来砍柴采薪,放牧牛马。司马陈群问司马懿:“前一段时间您攻打上庸的时候,分八路进军,八天时间就到达城池下,生擒孟达完成了大功;今天您带着四万大军,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却没有下令攻打城池,却让我们在泥泞中停留这么长时间,又纵容敌人砍柴放牧。我实在是不明白您的用意啊。”司马懿笑着说:“你没听说过战争的策略吗?以前孟达的粮食多,兵力少,而我方的粮食少,兵力多,所以不能不赶快决战。要趁敌人措手不及的时候突然攻击它,这样才能胜利。现在敌军人多,我军人少,敌人饥饿而我方饱食,为什么还要强行攻城呢?正好任由对方自行行动,然后寻找机会反击他们。现在我让开一条通道,不阻止他们的砍柴放牧,就是为了让敌人自行行动。”陈群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