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大获全功,犒军已毕,便欲进兵攻打狄道城。张翼谏曰:“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维曰:“不然。向者兵败,尚欲进取,纵横中原;今日洮水一战,魏人胆裂,吾料狄道唾手可得。汝勿自堕其志也。”张翼再三劝谏,维不从,遂勒兵来取狄道城。却说雍州征西将军陈泰,正欲起兵与王经报兵败之仇,忽兖州刺史邓艾引兵到。泰接着,礼毕,艾曰:“今奉大将军之命,特来助将军破敌。”泰问计于邓艾,艾曰:“洮水得胜,若招羌人之众,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吾兵之大患也。今彼不思如此,却图狄道城;其城垣坚固,急切难攻,空劳兵费力耳。吾今陈兵于项岭,然后进兵击之,蜀兵必败矣。”陈泰曰:“真妙论也!”遂先拨二十队兵,每队五十人,尽带旌旗、鼓角、烽火之类,日伏夜行,去狄道城东南高山深谷之中埋伏;只待兵来,一齐鸣鼓吹角为应,夜则举火放炮以惊之。调度已毕,专候蜀兵到来。于是陈泰、邓艾,各引二万兵相继而进。却说姜维围住狄道城,令兵八面攻之,连攻数日不下,心中郁闷,无计可施。是日黄昏时分,忽三五次流星马报说:“有两路兵来,旗上明书大字:一路是征西将军陈泰,一路是兖州刺史邓艾。”维大惊,遂请夏侯霸商议。霸曰:“吾向尝为将军言:邓艾自幼深明兵法,善晓地理。今领兵到,颇为劲敌。”维曰:“彼军远来,我休容他住脚,便可击之。”乃留张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陈泰。维自引兵来迎邓艾。行不到五里,忽然东南一声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维纵马看时,只见周围皆是魏兵旗号。维大惊曰:“中邓艾之计矣!”遂传令教夏侯霸、张翼各弃狄道而退。于是蜀兵皆退于汉中。维自断后,只听得背后鼓声不绝,维退入剑阁之时,方知火鼓二十余处,皆虚设也。维收兵退屯于钟提。

诗句

姜维围住狄道城,令兵八面攻之,连攻数日不下,心中郁闷,无计可施。是日黄昏时分,忽三五次流星马报说:“有两路兵来,旗上明书大字:一路是征西将军陈泰,一路是兖州刺史邓艾。”维大惊,遂请夏侯霸商议。霸曰:“吾向尝为将军言:邓艾自幼深明兵法,善晓地理。今领兵到,颇为劲敌。”维曰:“彼军远来,我休容他住脚,便可击之。”乃留张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陈泰。维自引兵来迎邓艾。

译文

姜维围攻狄道城,命令军队四面攻击。一连几天都未能攻破。当夜,忽然有三四次流星马报告说:“有两支军队前来,旗帜上写着大字:‘一支是征西将军陈泰,一支是兖州刺史邓艾。’”姜维大吃一惊,于是请求夏侯霸商量对策。夏侯霸说:“我以前曾对将军说:邓艾从小就精通兵法,善于了解地理形势。现在他率军而来,是个很强的对手。”姜维说:“他们的军队刚到,我们不能让他们驻足太久,就可以击败他们。”于是让张翼攻城,命令夏侯霸率领军队迎接陈泰,自己则率军迎接邓艾。行军不到五里,突然在东南方向响起了一声炮响,战鼓震天,火光冲天。姜维骑马查看时,周围都是魏军旗帜。他非常吃惊:“中了邓艾的计谋!”于是就传令让夏侯霸、张翼各自撤退。这时,蜀军都退到了汉中。姜维独自断后,只听到背后鼓声不断,当他退回到剑阁时,才知道原来火鼓有二十多处,都是虚设的。姜维收集军队退到钟提。

注释

  • 文鸯:姜维麾下勇将,因其勇猛被委以重任,单骑突入魏营,取得胜利。
  • 毋丘俭:淮南军马将领,与剌史文钦共同反对司马氏兄弟的统治。
  • 陈泰:雍州征西将军,接到大将军的命令前来助战,并建议等待敌军疲态再进攻。
  • 邓艾:兖州刺史,擅长用兵且熟悉地理,其军队的到来对姜维构成严重威胁。
  • 狄道城: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是当时的重要军事据点。
  • 钟离:位于今天江苏省徐州市附近的地方,是当时的战略要地之一。

赏析

本回描述姜维和邓艾之间的战斗,突出了姜维英勇果断的性格,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冷静应对。同时,也展示了邓艾作为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和地理学家的形象,其到来给姜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风貌,还反映了人物之间的智谋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