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在钟提大设筵宴,会集诸将,商议伐魏之事。令史樊建谏曰:“将军屡出,未获全功;今日洮西之捷,魏人已服威名,何故又欲出也?万一不利,前功尽弃。”维曰:“汝等只知魏国地宽人广,急不可得;却不知攻魏者有五可胜。”众问之,维答曰:“彼洮西一败,挫尽锐气,吾兵虽退,不曾损折:今若进兵,一可胜也。吾兵船载而进,不致劳困,彼兵皆从旱地来迎:二可胜也。吾兵久经训练之众,彼皆乌合之徒,不曾有法度:三可胜也。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四可胜也。彼兵须各守备,军力分开,吾兵一处而去,彼安能救:五可胜也。不在此时伐魏,更待何日耶?”夏侯霸曰:“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近封为安西将军之职,必于各处准备,非同往日矣。”维厉声曰:“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吾意已决,必先取陇西。”众不敢谏。维自领前部,令众将随后而进,于是蜀兵尽离钟提,杀奔祁山来。哨马报说魏兵已先在祁山立下九个寨栅。维不信,引数骑凭高望之,果见祁山九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维回顾左右曰:“夏侯霸之言,信不诬矣。此寨形势绝妙。止吾师诸葛丞相能之;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遂回本寨。唤诸将曰:“魏人既有准备,必知吾来矣。吾料邓艾必在此间。汝等可虚张吾旗号,据此谷口下寨;每日令百余骑出哨,每出哨一回,换一番衣甲、旗号、按青、黄、赤、白、黑五方旗帜相换。吾却提大兵偷出董亭,径袭南安去也。”遂令鲍素屯兵于祁山谷口。维尽率大兵,望南安进发。
译文:
诸葛亮(诸葛诞)在钟提大设筵宴,召集诸将商议讨伐魏国之事。命令史樊建劝谏:“将军屡次出征,未能取得全功;如今洮西之战胜利,魏国已服其威名,为什么还要再次出征?万一不利,前功尽弃。”姜维回答说:“你们只知道魏国地广人众,急不可得;却不知道进攻魏国有五大胜算。”众人询问原因,姜维逐一解释:“彼洮西一战,士气受挫,我军虽退,未受损失;现在再次进攻,一可胜。我军船载而进,不致疲劳,他们从旱地而来迎击,二可胜。我军久经训练之众,他们都是乌合之众,没有法度,三可胜。我军自出祁山,掠夺秋谷为食,四可胜。彼兵须各守备,军力分散,我军一处而去,他们无法救援,五可胜。不在此时伐魏,更待何时耶?”夏侯霸说:“虽然艾年幼,但机谋深远;最近被封为安西将军职,必定各处准备,不同于往日。”姜维高声说:“我何惧他!你们不要助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我已经决定,必先取陇西。”众人不敢劝阻。姜维自领前部,令众将随后前进,于是蜀兵都离开钟提,杀奔祁山而来。哨马报告说魏兵已在祁山设置九个寨栅。姜维不信,引数骑凭高望之,果然看见祁山九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姜维回头对左右说:“夏侯霸之言,信不诬矣。此寨形势绝妙。只有我的师傅诸葛丞相能做;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于是回到本寨。召唤众将说:“魏人既然有准备,必定知道我们来了。我料定邓艾必在此间。你们可虚张吾旗号,据此谷口下寨;每天派百余骑出哨,每次出哨一回,换一番衣甲、旗帜,按青、黄、赤、白、黑五方旗帜更换。我却带大兵秘密出董亭,径直袭击南安。”于是命鲍素屯兵于祁山谷口。姜维率领全部兵力,朝南安进发。
注释:
- 第一百一十一回:这是《三国演义》中第一百二十一回的续篇,讲述了姜维与司马昭之间的智斗以及最终的失败。
- 钟提: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 史樊建:蜀汉将领,反对姜维再次出征。
- 诸葛诞:指诸葛亮(孔明),即历史上的诸葛孔明。
- 夏侯霸:魏国将领,对姜维的策略提出质疑和警告。
- 安西将军:官职名,负责边疆事务。
- 祁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
- 青、黄、赤、白、黑:五行颜色,分别代表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央黄帝。
- 董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是蜀汉军队的秘密行动地点之一。
- 南安: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
- 全军出动:整个军队都动员起来进行攻击或撤退。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姜维在面临挑战时的决断和策略。他详细分析了魏军的弱点和优势,制定了针对性的策略。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愿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付出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