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复引兵退,再与夏侯霸商议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圭阝。上圭阝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圭阝,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于武城山,维尽引精兵猛将,径取上圭阝。行了一宿,将及天明,见山势狭峻,道路崎岖,乃问向导官曰:“此处何名?”答曰:“段谷。”维大惊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之奈何?”正踌躇未决,忽前军来报:“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维急令退兵。师纂、邓忠两军杀出,维且战且走,前面喊声大震,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霸曰:“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于是,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诗句:维复引兵退,再与夏侯霸商议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圭阝。上圭阝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圭阝,南安自危矣。”

译文:诸葛亮再次率军撤退,与夏侯霸商量说:“未能攻下南安,不如先夺取上圭阝。上圭阝是南安的粮仓所在,如果占领上圭阝,南安就危险了。”

注释:维:指诸葛亮,字孔明。夏侯霸:字士廉,魏国名将,后归降蜀汉。南安:地名,位于今甘肃南部。上圭阝:地名,位于今甘肃天水一带。诸葛诞:字公休,三国时吴国大将,后投降蜀汉。司马昭:司马懿之子,三国时魏国政治家、军事家。陈泰:字玄伯,东晋将领及大臣,后成为西晋名臣。王经:字子雍,曹魏官员,后归降蜀汉。东方亮:字长卿,东汉末年著名谋士,后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臣。文鸯:字敬瑜,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后成为蜀汉将领。毛批: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注。丁奉:字子恪,东吴将领,后来归降蜀汉。文鸯反魏:文鸯在曹魏末期发动政变,反对曹魏政权的故事。

赏析:该段描绘了诸葛亮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决断。首先,诸葛亮以退为进,巧妙地避开了敌军的主力,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地诱使敌人进入自己的伏击圈。然后,他果断地决定先夺取南安的战略要地上圭阝,以此作为进攻南安的突破口。这一策略既体现了诸葛亮深思熟虑的智慧,也展现了他在危机中的冷静判断。同时,他也考虑到了夏侯霸的意见,显示出他对部下的了解和尊重。最后,他的这一决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也为蜀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