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邓艾知蜀兵出祁山,早与陈泰下寨准备;见蜀兵连日不来搦战,一日五番哨马出寨,或十里或十五里而回。艾凭高望毕。慌入帐与陈泰曰:“姜维不在此间,必取董亭袭南安去了。出寨哨马只是这几匹。更换衣甲,往来哨探,其马皆困乏,主将必无能者。陈将军可引一军攻之,其寨可破也。破了寨栅,便引兵袭董亭之路,先断姜维之后。吾当先引一军救南安,径取武城山。若先占此山头,姜维必取上圭阝。上圭阝有一谷,名曰段谷,地狭山险,正好埋伏。彼来争武城山时,吾先伏两军于段谷,破维必矣。”泰曰:“吾守陇西二三十年,未尝如此明察地理。公之所言,真神算也!公可速去,吾自攻此处寨栅。”于是邓艾引军星夜倍道而行,径到武城山;下寨已毕,蜀兵未到。即令子邓忠,与帐前校尉师纂,各引五千兵,先去段谷埋伏,如此如此而行。二人受计而去。艾令偃旗息鼓,以待蜀兵。却说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谓夏侯霸曰:“近南安有一山,名武城山;若先得了,可夺南安之势。只恐邓艾多谋,必先提防。”正疑虑间,忽然山上一声炮响,喊声大震,鼓角齐鸣,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中央风飘起一黄旗,大书“邓艾”字样。蜀兵大惊。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维急率中军人马去救时,魏兵已退。维直来武城山下搦邓艾战,山上魏兵并不下来。维令军士辱骂。至晚,方欲退军,山上鼓角齐鸣,却又不见魏兵下来。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守至三更,欲回,山上鼓角又鸣,维移兵下山屯扎。比及令军搬运木石,方欲竖立为寨,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大乱,自相践踏,退回旧寨。次日,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是夜二更,邓艾令五百人,各执火把,分两路下山,放火烧车仗。两兵混杀了一夜,营寨又立不成。

诗句释义:
邓艾知道蜀军从祁山出兵,已经提前在陈泰下寨准备,见蜀军连日未挑战,便多次派遣哨马出寨侦察,发现只有几匹马替换着衣甲。于是邓艾建议陈泰引军进攻蜀军的寨栅,认为可以攻破。同时,他建议自己率领一军去攻击蜀军,并说会先攻取武城山,然后切断姜维的退路。
译文:
邓艾和陈泰商议后,决定攻打南安的蜀军,因为他们知道蜀军不会在此处长时间停留。因此,他们迅速行动,直接前往武城山,并在此地设下了陷阱。当姜维带领蜀军前来争夺武城山时,邓艾预先埋伏的士兵突然发动袭击,将蜀军击败。
关键词解释:

  1.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智谋出众,善于用兵。
  2. 陈泰: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善守城垒。
  3. 武城山: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对战争有重要影响。
  4. 姜维: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养子,擅长用兵,曾多次北伐。
  5. 诸葛诞:魏国大臣,曾与司马昭对抗,最终失败。
    赏析:
    这一回讲述了邓艾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击败了姜维和蜀军,从而为魏国赢得了胜利的故事。邓艾的策略非常精明,他善于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战术计划。而姜维虽然英勇善战,但最终还是不敌邓艾的智慧和谋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