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传令退兵,廖化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虽有诏,未可动也。”张翼曰:“蜀人为大将军连年动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维曰:“善。”遂令各军依法而退。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却说邓艾引兵追赶,只见前面蜀兵旗帜整齐,人马徐徐而退。艾叹曰:“姜维深得武侯之法也!”因此不敢追赶,勒军回祁山寨去了。且说姜维至成都,入见后主,问召回之故。后主曰:“朕为卿在边庭,久不还师,恐劳军士,故诏卿回朝,别无他意。”维曰:“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此必中邓艾反间之计矣。”后主默然不语。姜维又奏曰:“臣誓讨贼,以报国恩。陛下休听小人之言,致生疑虑。”后主良久乃曰:“朕不疑卿;卿且回汉中,俟魏国有变,再伐之可也。”姜维叹息出朝,自投汉中去讫。
诗句释义
- “曹髦驱车死南阙”: 指魏末帝曹髦在皇宫南门被司马昭所杀。
- “姜维弃粮胜魏兵”: 指姜维在战斗中放弃粮草,利用地形优势战胜了魏军。
译文
- “曹髦驱车死南阙”: 曹髦(魏国末代皇帝)的车驾被司马昭(司马懿的儿子)在皇宫南门外撞死。
- “姜维弃粮胜魏兵”: 姜维(蜀国名将)放弃了部分粮草,利用有利的地势,击败了前来进攻的魏国军队。
注释
- “曹髦”: 即“魏末帝”,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 “姜维”: 即“蜀国名将”,是蜀汉时期的著名将领。
- “后主”: 指后蜀国的皇帝孟昶。
- “魏”: 指南北朝时期的魏国。
- “晋中”: 晋朝时期的都城,位于今山西中部一带。
- “汉中”: 汉朝时的都城,位于今陕西南部。
- “诸葛武侯”: 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 “祁山”: 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 “邓艾”: 字士载,是东吴降将,后来成为蜀国的重要将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人物的悲壮。诗中描绘了姜维在面对强敌时的策略选择,以及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决定,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与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