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后人有诗曰:“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太傅司马孚请以王礼葬曹髦,昭许之。贾充等劝司马昭受魏禅,即天子位。昭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圣人称为至德。魏武帝不肯受禅于汉,犹吾之不肯受禅于魏也。”贾充等闻言,已知司马昭留意于子司马炎矣,遂不复劝进。是年六月,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璜为帝,改元景元元年。璜改名曹奂,字景明。乃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也。奂封昭为相国、晋公,赐钱十万、绢万匹。其文武多官,各有封赏。早有细作报入蜀中。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一面奏准后主,起兵十五万,车乘数千辆,皆置板箱于上;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化取子午谷,翼取骆谷;维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齐。三路兵并起,杀奔祁山而来。时邓艾在祁山寨中,训练人马,闻报蜀兵三路杀到,乃聚诸将计议。参军王瓘曰:“吾有一计,不可明言,现写在此,谨呈将军台览。”艾接来展看毕,笑曰:“此计虽妙,只怕瞒不过姜维。”瓘曰:“某愿舍命前去。”艾曰:“公志若坚,必能成功。”遂拨五千兵与瓘。瓘连夜从斜谷迎来,正撞蜀兵前队哨马。瓘叫曰:“我是魏国降兵,可报与主帅。”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百一十四回中的《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的原文。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曹髦驾着车在南阙前被杀死,姜维放弃了粮食却击败了魏军。
昭帝又派人将王经全家逮捕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然看见自己的母亲也被带到那里。王经叩头大哭道:“不孝子累及了慈母啊!”母亲大笑说:“人们谁不会死?我只怕死得不是时候罢了!因此我舍弃生命,有什么恨呢?”第二天,王经全家都被押送到东市执行死刑。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后来有诗曰:“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太傅司马孚请求用王礼安葬曹髦,昭帝答应了。贾充等人劝司马昭接受魏禅,即天子位。司马昭说:“从前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用来侍奉殷朝,所以圣人称他为至德。魏武帝曹操不肯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就像我不愿意接受魏朝的禅让一样。”贾充等听到这番话,已经知道司马昭对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产生了兴趣,于是不再劝说司马昭接受魏禅。这一年的六月,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璜为皇帝,改元景元元年。曹璜改名为曹奂,字景明,是武帝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赐钱十万、绢万匹。其文武百官各有封赏。早有细作回报入蜀中。姜维闻讯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大喜道:“我今天讨伐魏国,又有了名了。”于是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一面奏准后主,起兵十五万,车乘数千辆,皆置板箱于上;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化取子午谷,翼取骆谷;维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齐国。三路兵马并起,杀奔祁山而来。当时邓艾在祁山寨中训练人马,听说蜀兵三路杀来,便聚诸将计议。参军王瓘说:“我有一计,不可明言,现写在此,谨呈将军台览。”邓艾接来看毕,笑着说:“这个计策虽妙,只怕瞒不过姜维。”王瓘说:“我愿意舍命前去。”邓艾说:“公的志向如果坚定,必定成功。”遂拨五千兵与王瓘。王瓘连夜从斜谷迎来,正撞蜀兵前队哨马。王瓘大叫:“我是魏国投降的士兵,可以通报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