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差人连夜修了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俱已完备,上表奏后主曰:“臣累出战,虽未成大功,已挫动魏人心胆。今养兵日久,不战则懒,懒则致病。况今军思效死,将思用命。臣如不胜,当受死罪。”后主览表,犹豫未决。谯周出班奏曰:“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后主曰:“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谯周再三苦谏不从,乃归家叹息不已,遂推病不出。

却说姜维临兴兵,乃问廖化曰:“吾今出师,誓欲恢复中原,当先取何处?”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维勃然大怒曰:“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早有川口人报入祁山寨中。时邓艾正与司马望谈兵,闻知此信,遂令人哨探。回报蜀兵尽从洮阳而出。司马望曰:“姜维多计,莫非虚取洮阳而实来取祁山乎?”邓艾曰:“今姜维实出洮阳也。”望曰:“公何以知之?”艾曰:“向者姜维累出吾有粮之地,今洮阳无粮,维必料吾只守祁山,不守洮阳,故径取洮阳;如得此城,屯粮积草,结连羌人,以图久计耳。”望曰:“若此,如之奈何?”艾曰:“可尽撤此处之兵,分为两路去救洮阳。离洮阳二十五里,有侯河小城,乃洮阳咽喉之地。公引一军伏于洮阳,偃旗息鼓,大开四门,如此如此而行;我却引一军伏侯河,必获大胜也。”筹画已定,各各依计而行。只留偏将师纂守祁山寨。

诗句:

却说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差人连夜修了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俱已完备,上表奏后主曰:“臣累出战,虽未成大功,已挫动魏人心胆。今养兵日久,不战则懒,懒则致病。况今军思效死,将思用命。臣如不胜,当受死罪。”

译文:

在这一段时间里,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在冬天的时候,连夜完成了栈道的修建工作,并整顿好了军队的粮食和兵器。同时,他还在汉中水路调拨了船只,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他向刘禅皇帝报告说:“我已经连续战斗多次,虽然还没有取得显著的战果,但是已经让魏国的军队感到畏惧。现在我们已经养足了兵,如果不进行战斗就会懒惰,而懒惰就容易生病。况且我军士兵都想要为朝廷效命,将军也都想用自己的性命来保卫国家。如果我不能战胜敌人,我将会接受惩罚。”

注释:

  • 景耀五年:指的是公元263年,即蜀汉后主刘禅统治的第5个年头。
  • 冬十月:古代历法以干支纪年,“冬”是指农历十二月,“十月”是该月的第十天。这里的“冬十”可能指的是农历的十月或十一月的某个时间。
  • 大将军姜维: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名将姜维,是诸葛亮的弟弟,被封为大将军。
  • 差人:派人去某处办事的意思。
  • 连夜: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
  • 修:修建、建造。
  • 整顿:整理、安排。
  • 军粮兵器:军队所需的粮食和武器装备。
  • 汉中水路:指的是汉中地区靠近长江的水域,这里可能是姜维计划利用汉中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优势进行军事部署的地方。
  • 上表奏:向上级或皇帝汇报工作。
  • 累出战:指多次参与战争。
  • 未成大功:没有取得重大的战果。
  • 挫动:使受到挫败或震撼。
  • 养兵日久:长时间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 不战则懒:如果不用武力就变得懒惰,比喻军队如果无所事事会变得懈怠。
  • 致病:导致生病。
  • 效死:为了尽忠而牺牲生命。
  • 用命:忠诚履行使命。
  • 当受死罪:应该承担相应的惩罚。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姜维出征前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他的用心良苦与战略远见。首先,姜维通过连夜修建栈道,展示了他对军事策略的重视和对军事行动的高效组织能力;其次,他在报告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责任感,以及对胜利的渴望;最后,他提出的具体战术和行动表明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周密的计划。整首诗通过对姜维出征前的准备和决心的描述,传达出一位将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伟大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