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乃召丞相濮阳兴入宫中,令太子孙𩅦出拜。吴主把兴臂,手指𩅦而卒。兴出与群臣商议,欲立太子孙𩅦为君。左典军万彧曰:「𩅦幼不能专政,不若取乌程侯孙皓立之。」左将军张布亦曰:「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丞相濮阳兴不能决,入奏朱太后。太后曰:「吾寡妇人耳,定知社稷之事?卿等斟酌立之,可也。」兴遂迎皓为君。
皓字元宗,大帝孙权太子孙和之子也。当年七月,即皇帝位,改元为元兴元年,封太子孙𩅦为豫章王,追谥父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加丁奉为左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皓凶暴日甚,酷溺酒色,宠幸中常侍岑昏。濮阳兴、张布谏之,皓怒斩二人,灭其三族。由是廷臣缄口,不敢再谏。又改宝鼎元年,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时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孙皓被废,司马炎篡位,孙休忧虑成疾,病重不起。他让丞相濮阳兴入宫召见太子孙𩅦,然后去世。濮阳兴向群臣商议,想立太子孙𩅦为君。但左典军万彧认为𩅦年幼不能独断专行,应立乌程侯孙皓。左将军张布也说孙皓有才干、有见识,适合当皇帝。丞相濮阳兴无法决定,就进殿向朱太后请示。太后说:“我只是个寡妇,怎么会知道国家大事?你们再斟酌一下立谁吧。”因此濮阳兴迎立孙皓为君。
是大帝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当年七月,他就在武昌即皇帝位,改元为元兴元年,封太子孙𩅦为豫章王,追谥父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加丁奉为左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孙皓残暴无道,沉迷酒色,宠爱中常侍岑昏。濮阳兴、张布劝谏他,孙皓大怒,将二人斩首,灭其三族。从此朝臣缄口不言,不敢再劝。又改宝鼎元年,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当时孙皓居住在武昌,扬州百姓沿江供给他,非常辛苦;他又奢侈挥霍,公私两难兼顾。陆凯上疏劝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