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访李岣嵝山人》诗: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
两岸鸥凫仍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王思任《岣嵝僧舍》诗:
乱苔膏古荫,惨绿蔽新芊。鸟语皆番异,泉心即佛禅。
买山应较尺,赊月敢辞钱。多少清凉界,幽僧抱竹眠。
《访李岣嵝山人》徐渭翻译
探索山水间的诗意生活
- 诗句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 译文:“李岣嵝先生学习全真道,半日在深山中讲述鬼神之事。在没有声音的山谷里送走,回来时明月照耀着小河。”
- 诗句注释:岣嵝,地名,位于浙江绍兴;全真道,道教流派之一;涧声无响处,形容静谧的环境;明月满前津,指月光洒满了整个江面。
- 赏析:徐渭通过描绘李岣嵝先生在深山中讲道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访李岣嵝山人》诗赏析
- 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岣嵝先生与自然的互动,以及他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关键词注释:全真道,道教流派之一;深山,远离尘嚣的地方;说鬼神,指讲述关于神仙、鬼怪的故事;涧声无响处,形容静谧的环境;明月满前津,指月光洒满了整个江面。
- 赏析: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李岣嵝先生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访李岣嵝山人》诗创作背景
- 创作背景:徐渭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他的诗作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探访李岣嵝先生的途中所作,或者是受到其生活状态的启发而创作的。
- 创作动机:诗人可能希望通过描写李岣嵝先生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对于宁静、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可能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与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 《访李岣嵝山人》诗的艺术特色
-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之处。首先,它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其次,它善于运用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这首诗的韵律和音调也非常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同时,它也善于运用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这首诗的韵律和音调也非常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访李岣嵝山人》诗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徐渭个人的写照,也是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深刻反思和独特见解。它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对研究明代文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价值: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是徐渭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它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