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

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又《韬光涧道》诗:

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

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韬光庵

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
译文:
在西湖边,一捺断山流淌着海的气息,半株残塔插入湖中显得格外明亮。灵峰占据了杭州的美景,却输给了韬光,因为韬光才得到了隐逸的美名。
注释:

  • “一捺”:形容山势连绵起伏,如同一捺笔划。
  • “断山”:形容山峰陡峭,好像被截断了一样。
  • “流海气”:形容湖水流动时,带着海水的气息。
  • “半株残塔”:形容塔身残破,只有半截留在湖边。
  • “插湖明”:形容塔倒映在湖面上,显得特别明亮。
  • “灵峰”:指杭州的灵隐寺附近山峰,这里特指灵隐寺。
  • “占绝杭州妙”:形容灵峰占据了杭州所有的美景。
  • “韬光”:指韬光寺,位于西湖之西岸。
  • “隐名”:指隐居山林,不为人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一带的自然景色,以及韬光庵的幽静之美。首句通过描绘山峰和湖水的景象,展现了西湖的壮阔和美丽。第二句进一步赞美灵峰,将其比作杭州的美景,突出了其独特之处。第三句则以“输与”一词,将韬光庵与灵峰相比,强调了韬光庵的隐逸之美。最后一句则以“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结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