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
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
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
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
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
杨蟠《韬光庵》诗:
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
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
王思任《韬光庵》诗:
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诗句
-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
- 峰峦高耸入云,山势险峻如同玉石般锋利。
- 沿着石阶攀登,四周被翠绿的雾气所环绕。
-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 简朴的小屋用新鲜的香稻烹制的米饭,不沾荤腥。
- 清澈的泉水过滤葛粉,洗手时摘下山中的藤花。
-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 山中僧人喜爱山林泉水,常常在岩石下依石而眠。
- 杨蟠《韬光庵》: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
- 台阶前的草地寂静无声,春天深处有鹿在自顾自地耕作。
- 王思任《韬光庵》: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
- 天空中白云缭绕,宛如老人的发丝。
- 远处的海浪声如同呼唤,万壑之中尽是松树林的声音。
- 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
- 鸟儿飞来佛座为它施舍鲜花,然后离开;泉水流入僧厨洗净菜蔬。
译文
- 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高峰高耸如玉,石道蜿蜒曲折通向山顶。
- 高峰直插云霄,石头小径引领着通往山顶的道路。
- 白居易《招韬光禅师》:简陋的房屋里香气扑鼻的米饭,家中没有肉食。
- 简单的住所里飘散着米饭的香味,家中没有肉类食物。
- 清澈的泉水清洗了葛粉,双手洗净后采摘山间的藤花。
- 韬光禅师《答白太守》:山中的和尚热爱大自然,喜欢在岩石旁睡觉。
- 山上的僧人喜爱自然,喜欢在岩石旁休息。
- 杨蟠《韬光庵》:寂静的台阶前生长着草地,春天时山间有鹿自行耕作。
- 安静的台阶前草地上长满了草,春天的时候有鹿自行在草丛间耕作。
- 王思任《韬光庵》:天空中漂浮着洁白的云朵,仿佛老人的头发。
- 天空中白云飘飘,宛如老人的白发。
- 远处的海浪声如同召唤,万壑之间充满了松树声音。
- 鸟飞到佛座上给佛奉献鲜花,泉水流入僧人厨房洗涤菜蔬。
- 鸟儿落在佛座上空给佛像洒落花瓣,然后飞离;清泉流进僧人的厨房洗净蔬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禅意生活的佳作。诗中的“山峰”、“云雾”、“树木”、“溪流”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山中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