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鹫岭郁??,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韬光庵
探索灵隐寺边神秘禅意之地

  1. 韬光庵简介
  • 韬光庵位于灵隐寺右侧半山腰,由蜀人禅师所建。
  • 韬光禅师在唐太宗时期辞师游历天下,其师告诫遇天可留,逢巢即止。
  1. 韬光庵历史背景
  • 韬光庵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参政郭子章为其记。
  • 庵侧为吕纯阳殿,建于万历十二年,由郭子章参与记。
  1. 宋之问与骆宾王故事
  • 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韬光庵,夜月极明,吟咏“鹫岭郁??”。
  • 骆宾王藏于寺中,与宋之问深夜相遇,讨论诗歌创作,宋之问受启发续写诗篇。
  1. 老僧点灯启示
  • 宋之问在长廊索句时,老僧点亮长明灯,提出上联。
  • 宋之问思索良久,得下联,与老僧共同吟诵。
  1. 张岱与《西湖梦寻》
  •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记录了杭州一带的山水景色和佛教寺院。
  • 本书共五卷七十二则,全面描绘了杭州的重要景点和文化传承。
  1. 韬光庵与杭州文化
  • 韬光庵不仅是一处宗教场所,也是了解杭州文化和佛教历史的窗口。
  • 从韬光禅师到宋之问,再到张岱,每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让后人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

韬光庵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寺庙,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见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