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低、半留残雪,望中清景殊绝。
寒云渐逐西风散,村落午烟摇曳。
行路客。
被簿领沈迷,又度隆寒月。
岁尽阳回,何日是春来,早梅花萼,看透几分白。
忆江左,多少关河分隔。
异乡空望明月。
衡阳飞雁都回矣,欲寄音书那得。
情如结。
更断酒抛诗,幽恨凭谁说。
霜髯雪鬓,不奈老年华,禾畦麦垄,觅取旧生业。
摸鱼儿 十二月十四日自衡入永
远山低,半留残雪,望中清景殊绝。
寒云渐逐西风散,村落午烟摇曳。
行路客。
被簿领沈迷,又度隆寒月。
岁尽阳回,何日是春来,早梅花萼,看透几分白。
忆江左,多少关河分隔。
异乡空望明月。
衡阳飞雁都回矣,欲寄音书那得。
情如结。
更断酒抛诗,幽恨凭谁说。
霜髯雪鬓,不奈老年华,禾畦麦垄,觅取旧生业。
注释与赏析:
摸鱼儿·十二月十四日自衡入永
作者:辛弃疾
- 远山低,半留残雪,望中清景殊绝。
- 注释:远处的山峰显得低下一些,天空中有残留的白雪,在远处眺望景色极为清幽绝美。
- 赏析: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冬日的山水画卷,远山低矮、残雪未融,给人以静谧、清新的感觉,展现出词人内心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珍惜。
- 寒云渐逐西风散,村落午烟摇曳。
- 注释:寒冷的云彩逐渐消散在西风中,乡村的烟雾在午后随风飘动。
-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冬日乡村的景象,寒云随西风消散、午烟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行路客。
- 注释:行走在外的人。
- 赏析:这是词人对自己身份的自嘲,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回家的心情。
- 被簿领沈迷,又度隆寒月。
- 注释:由于繁重的工作而沉迷其中,又在寒冷的月夜里度过。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因工作繁忙而无法享受美好时光,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工作的执着。
- 岁尽阳回,何日是春来,早梅花萼,看透几分白。
- 注释:到了年终,阳光再次明媚起来,不知何日才能迎来春天的到来?早开的梅花已经开放出白色的花瓣,仿佛已经看到了春天的气息。
- 赏析:这里通过描绘冬去春来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忆江左,多少关河分隔。
- 注释:回忆当年在江南时的情景,曾经经历过许多离别和重逢,但如今却被关河分隔两地。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叹。关河分隔两地,意味着词人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 异乡空望明月。
- 注释:在异乡抬头仰望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赏析:这里的“异乡”指的是词人的所在地,而“月光”则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抬头仰望明月,似乎能看到故乡的影子,却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思念之苦。
- 衡阳飞雁都回矣,欲寄音书那得。
- 注释:从衡阳出发的雁群都已经返回,想要寄送书信却做不到。
- 赏析:这里的“衡阳”是指古代的地名,而“雁回”则象征着书信的传递受阻。雁群都回到了南方,而书信却无法到达北方,这反映了词人与亲人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感。
- 情如结。
- 注释:心中的思念如同一个结一样难以解开。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纠结和痛苦,他无法释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一个无法解开的结,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 更断酒抛诗,幽恨凭谁说。
- 注释:更加断然地放弃饮酒和吟诗,心中的幽怨无人诉说。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沉溺于酒和诗之中寻求慰藉,而是选择将心中的幽怨倾诉给身边的人或自己默默承受。这种变化表明了词人心境的变化和成长成熟的过程。
- 霜髯雪鬓,不奈老年华,禾畦麦垄,觅取旧生业。
- 注释:岁月已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皱纹,白发苍苍,但却无法改变他已经步入老年的事实。他在田野里耕种,寻找着过去的生活。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词人对年龄增长的无奈和接受现实的态度。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仍然保持着坚韧的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继续在田野里耕种,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