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治舟楫,越海远游遨。
游遨将何为,万宝聚岩坳。
珊瑚七尺余,珠树罗蓬蒿。
持之向中国,可以金张豪。
出门忽不乐,欲进心恒慅。
但恐蛟龙怒,骨肉沦波涛。
人生亦有命,圣贤莫能逃。
遗穗尚可拾,言归卧林皋。
【注释】
越海:指渡过大海。万宝:指珍奇宝物。岩坳:山间的深谷。金张:即张良,汉初著名谋士。张良在秦朝末年曾与刘邦一起起事,后封为左车骑将,位极人臣。遗穗:指遗留下的稻穗。卧林皋:指隐居山林。
【译文】
半夜里治理船桨,渡海远游遨游四方。
遨游将干什么?珍奇宝物聚山间。
七尺长的珊瑚,七丈高的珠树,蓬蒿中生长着。
拿着它去中国,可以成为金张的豪杰。
出门忽然不高兴,想进心却常常忧戚。
只怕蛟龙发怒,骨肉会沦没在波涛中。
人生也有命,圣贤也不能逃避。
留下残穗还可以收割,回到山林可以安居。
【赏析】
此诗是《古意》二十首之六,以咏物抒怀为主。前四句描写了夜半驾舟出海,泛游四方的情景,表现了一种豪情逸兴;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圣贤命运的感慨和忧虑,表达了一种悲愤不平的情绪。
“古意(二十首)”组诗,共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开头两句写诗人深夜驾舟出海,泛游四方的豪情逸兴。“中夜”,犹言半夜;“治舟楫”,谓掌理船舵;“远游遨”,形容游历的范围很广。这两句诗既写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又渲染了浩渺无际的大海景象,从而烘托出诗人的气魄。
第三、四句写诗人游历的目的。“万宝聚岩坳”,是指珍奇宝物聚于山间深谷之中。这里的“万宝”,既是实指岩石上的珍宝,如宝石、玉石、珍珠等,也隐喻其他各种珍贵的东西,如人才、贤才等。“持之向中国,可以金张豪”,是指带着这些珍贵的宝物回国,就可以成为一个像张良那样杰出的人物了。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的志趣,又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诗人并不为此满足,第五句突然宕开一笔,说:“出门忽不乐,欲进心恒慅”。出门时忽然不高兴,想前进却又常常忧愁。这里所说的“慅”,同“悒”,抑郁不乐的意思。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矛盾心情,又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面三句是全诗的重点。第六句承第五句而来,进一步写诗人的矛盾心理和担忧之情。“但恐蛟龙怒”,是指担心蛟龙发怒,而蛟龙又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所以这里实际上是诗人担心自己的遭遇与蛟龙相同;“骨肉沦波涛”,是指担心自己的命运与蛟龙一样悲惨,最终沉溺于水底的波涛之中。这一层,诗人把蛟龙人格化,既写出了自己的担忧之情,又表明了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愤怒情绪。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诗人的主旨所在。第七句承上而来,意思是人生的命运也是由天决定的,即使圣人圣贤也不能避免。第八句承上而来,意思是既然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这种命运,不要违抗上天的意愿。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的看法,又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语言精练,富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