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谁家有古屋,主人不在行人宿。
门户萧条四壁空,野草依然映阶绿。
春燕归来细相认,绕屋低飞疑不定。
徒令独客久咨嗟,无复高堂乐繁盛。
一从兵火照坤维,十家九家无孑遗。
愿留此屋行人宿,莫问主人归不归。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道旁古屋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古屋,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变迁。

首句“道傍有谁家古屋”描绘了道旁有一家古老而破败的屋子。这里的“道傍”指的是路边,“谁家”是指某个人家。古屋的存在给这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历史的韵味。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第二句“主人不在,行人宿”则揭示了古屋主人已经不在,只能让行人在此住宿。这里的“主
人不在”表达了主人已经离去或不再居住的情景,而“行人宿”则说明了这个地方成为行人的临时住所。

第三句“门户萧条,四壁空”进一步描绘出古屋的萧条景象。这里的“门
户萧条”指的是门户破败,无法抵挡风雨。“四壁空”则表示四周都是空旷的空间。这些细节都为古屋增添了一份荒凉的氛围。

第四句“野草依然,映阶绿”则是诗人观察到的细节。这里的“野草依然”表示周围的野草依然生长茂盛。而“映阶绿”则描绘了台阶上野草的颜色与绿意。这种对比使得古屋显得更加凄凉和孤独。

接下来两句“春燕归来,细相认”则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燕子归来并在这里筑巢,诗人仔细观察并发现它们在屋檐下忙碌的身影。这里的春燕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然而,由于古屋主人的离去,燕子也无法停留太久,它们在屋檐下低飞,似乎在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停留。

最后两句“徒令独客久咨嗟,无复高堂乐繁盛”则是诗人的内心感悟。这里的“独客”表示独自旅行的人,而“高堂”则指宽敞的房屋。诗人感叹自己因为古屋的主人已经不在而感到失望,同时也怀念过去高堂上的生活繁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最后一句“一从兵火照坤维,十家九家无孑遗”则是历史背景的介绍。这句话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诗人提到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许多家庭都已经消失,只剩下少数幸存者。这里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最后两句“愿留此屋,行人宿;莫问主人归不归”则是诗人的心愿。他希望那些仍在此地的人们能够留在古屋里休息,不要询问主人是否已经归来。这里的心愿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