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悰入病垂垂减,素发侵愁冉冉加。
谁有声名垂宇宙,自怜零落负年华。
东风彩帖裁春草,残雪青灯剪夜花。
惜取一樽酬见在,中原戎马暗惊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夕》。诗中通过描绘除夕的景象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 欢悰入病垂垂减,素发侵愁冉冉加。谁有声名垂宇宙,自怜零落负年华。

译文:
欢庆的心情因为生病而渐渐减少,白发逐渐增多让人感到忧愁。谁能在宇宙之间留下名声,我却自怜衰老辜负了美好的年华。

注释:
欢悰:欢乐的心情。病:指疾病。垂垂:渐渐。减:减少。素发:白发。侵:逐渐增多。冉冉:慢慢。加:增加。声名:名声。

赏析:
这首诗以除夕为背景,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欢悰入病垂垂减”表达了由于疾病的影响,原本的喜悦心情变得渐渐减退。次句“素发侵愁冉冉加”则进一步描绘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发越来越多,这无疑增加了诗人的忧愁。

第三句“谁有声名垂宇宙”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广阔的宇宙之中,谁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声?这里的“声名”可以理解为成就或声誉。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自己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遗憾。而“自怜零落负年华”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即使无法留下名声,也无需自责,因为已经辜负了美好的青春。

第四句“东风彩帖裁春草,残雪青灯剪夜花”则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隐喻时间的流逝。春风和彩纸、春草,都是春天的象征,而残雪和青灯则代表着夜晚。诗人用“裁”“剪”等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和夜晚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句“惜取一樽酬见在,中原戎马暗惊沙”,则转向了现实。诗人在除夕之夜,举杯畅饮,以此纪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借酒浇愁。然而,他注意到了中原地区战火纷飞,边疆动荡不安,这让他不禁感慨万千,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首诗通过除夕这一特定时刻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时间、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心境变化,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