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薪沉铁事悠悠,巨扫千寻压上流。
河济从来天下尽,江淮今入地中流。
当时物论轻文士,千载行人仰壮猷。
人事几回桑海异,依然高碣镇东州。

【诗句解读】

  1. 投薪沉铁事悠悠,巨扫千寻压上流。
  • “投薪沉铁”比喻文士们的诗文创作。
  • “巨扫千寻”指的是巨大的山峦,这里指代武功先生留下的遗迹。
  • “压上流”则形象地描绘了武功先生留下的遗迹在水流中的高耸和巍峨。
  1. 河济从来天下尽,江淮今入地中流。
  • “河济”指的是黄河和济水,是中国古代的两条重要河流。
  • “天下尽”意味着这些河流的流域覆盖范围广泛,几乎遍及全国。
  • “江淮”则是长江和淮河,是长江和淮河的总称。
  • “今入地中流”表示这些河流已经流入大地内部,与地下相通。
  1. 当时物论轻文士,千载行人仰壮猷。
  • “物论”指当时的舆论或评价。
  • “轻文士”表示在当时社会,文人的地位并不高。
  • “壮猷”则是指武功先生的宏伟战略和决策。
  • “千载行人仰壮猷”意味着即使经过千年,人们仍然对武功先生的英名和成就抱有敬仰之情。
  1. 人事几回桑海异,依然高碣镇东州。
  • “桑海”在这里指的是朝代兴替,历史上政权的更迭如同桑叶一样不断变换。
  • “高碣”指的是高大的石碑,是用于纪念某人功绩的纪念性建筑物。
  • “镇东州”表示这些石碑成为了安定东州的屏障,为东州带来了稳定和安宁。
    【译文】
    在张秋追怀武功先生留下的历史遗迹,
    他曾经焚烧木材、敲打铁器,岁月已久,
    那些雄伟的山峰仿佛还在,高耸入云,
    黄河和济水一直流淌到天地间。
    当年人们对文人的评价很低,但他们却有远大的抱负,
    历经千年,人们仍然怀念他们的伟大事迹,
    世事多变,但那些英雄事迹永远被铭记,
    高高的石碑依旧守护着东州的土地,带来安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武功先生的遗迹,展现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他的伟大贡献。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武功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