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鹅儿色似油,何如杨柳绿幽幽。
初收宿雨浓于染,远映新波翠欲流。
十里蝉声溪上路,一痕斜照驿边楼。
莫言濯濯无人爱,别有春光在御沟。
柳色
《柳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了杨柳在雨后的景象,通过描绘柳树的颜色和环境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下面是诗句的翻译、赏析及注释:
译文
柳色如油,不如杨柳绿幽幽。
初降细雨使柳绿得浓郁,远映新波仿佛翠绿欲流。
十里溪边蝉声响亮,一痕斜照照在驿站楼头。
不要以为濯濯无华无人爱,春光别有御沟流。
赏析
此诗以“柳”为题,描绘的是柳树在雨后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柳树颜色、周围环境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首句“柳色如油,不如杨柳绿幽幽”,直接点明了柳树的颜色。用“如油”来形容柳色,突出其鲜艳夺目;而“不如杨柳绿幽幽”则表达了诗人对柳色的偏爱,认为杨柳的绿色更为幽静、深沉,更能体现出春天的气息。这里的“幽幽”一词,既形容了柳叶的颜色,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宁静的氛围。
次句“初收宿雨浓于染,远映新波翠欲流”,进一步描绘了柳树在雨水中的美景。这里用“浓于染”形容雨后的柳叶颜色更加鲜明,如同被染色一般。同时,将柳叶的颜色与新波的色彩相映成趣,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此外,“翠欲流”则形象地描绘了柳叶的颜色与波光相互交融,仿佛要流淌出来一般,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美感。
第三句“十里溪声十里蝉,一痕斜照驿边楼”,则是从听觉和光影角度来描绘柳树周围的环境。这句诗通过“十里溪声”和“一痕斜照”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柳树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环境,还表现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其中,“蝉声”与“斜照”的搭配,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最后一句“莫言濯濯无人爱,别有春光在御沟”,则转向对整首诗情感的升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虽然柳树可能并不惹人喜爱(因为“濯濯”),但其所蕴含的春光却是别有洞天,不可忽视的。这里的“别有春光”并非指柳树本身,而是强调了柳树所承载的春天气息和美丽景色,具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此诗通过对柳树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使用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展现了唐诗的韵味与风雅。